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4009|回复: 10

      [分享] “工匠精神”不如“市场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09: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灵活的胖子 于 2017-5-23 09:16 编辑

          消息说,罗永浩在手机新品发布会上说“M1是我们工业设计上的耻辱”,我甚是惊讶。罗永浩一向倡导“工匠精神”,但是,一个优秀的工匠,会把“工业设计上的耻辱”卖给消费者吗?        
          可能有朋友会说,“工业设计上的耻辱”是指事后回顾,而非罗永浩当时明知M1是“工业设计上的耻辱”却还卖给消费者。如果是这样,那也说明,罗永浩当时连“工业设计上的耻辱”都看不出来,这岂非不够“工匠精神”?   
          我并不愿意公开评点罗永浩的手机事业,但罗永浩推广开来的“工匠精神”一词,我一直想说一下。以前没有说,是考虑到可能会引起一些朋友的激动情绪。后来我看到这个词成了很多官员爱说的词,就越来越想说一下了。   
          “工匠精神”这个词听起来很美好,大概是说在制作技艺上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之类的精神吧。当然,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词,但是它的用法常常有问题。   
          比如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工匠精神”,而瑞士人、日本人就有很强的“工匠精神”,于是他们会对这不争气的民族性浩叹:虽然制造量扩大了,但质量不行,仍然要鄙视。   
          中国的确在部分产品上质量不如瑞士、日本,但这个责任能怪中国的工匠们吗?   
      实际上,产品质量并不是工匠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   
          要做有“工匠精神”的工匠,是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的。时间、设备、耐心、精神高度专注,这都是成本。   
          市场中,无论一个工匠多么具有“工匠精神”,只要市场愿意给他的出价,无法弥补他的成本,他的结局就只有一个:被淘汰。   
          也就是说,工匠有没有“工匠精神”,要看消费者愿不愿意付出那个价格。   
          瑞士有“工匠精神”,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愿意付出那个价格来买他们的“工匠精神”。   
          既然有部分消费者愿意购买“工匠精神”的产品,那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争气、努力,把这块市场抢过来呢?   
          这要看是否合算。这部分消费者算是高端消费者,不多,不一定非要去抢,抢也不一定是你的比较优势。如果这类产品不符合你的比较优势,你非要赔钱去抢,结局是被淘汰。   
          所以,不抢这一部分消费者,并非是值得批评的民族性。   
          那么,能怪中国的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吗?   
          消费者消费也要量力而行。如果非要脱离实际,付出高价去覆盖“工匠精神”的成本,那么。消费者自己会被淘汰。   
          所以说呢,符合市场需求的就是好的,没必要非得纠结于质量高端的产品。   
          更关键的是,把目光瞄准更大规模的普通人的市场,利用规模优势,可以极为快速地提高普通消费品的质量。   
          手机市场就是如此。   
          1990年代初的第一代手机——“大哥大”,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才1000多元一平米,而一部“大哥大”要几万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用得起“大哥大”。   
          今天你能想象,某个人手里拿的砖头式移动电话,居然值几十平米的北京房吗?   
          “大哥大”是什么质量?现在的手机是什么质量?天渊之别。   
          而这巨大的质量提升靠的是学习瑞士人吗?当然,对质量的追求精神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手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规模效应使得企业有利润条件来提高产品质量。   
          假如中国人始终只有极少数人能用“大哥大”,则无论有多少“工匠精神”,也对质量改善不大。   
          就是把整个瑞士的工匠都搬到中国来,也造不出今天这么好的手机。   
          所以,当你对着某个瑞士制品叹赏再三时,别忘了,瑞士制品的质量提升速度,其实远远赶不上中国这些大规模消费品的质量提升速度。中国制造在短短30多年里,质量已经提升很多代了。
          所以,“市场精神”比什么精神都厉害。企业家卖卖“工匠精神”,算是营销手法,可以。但官员跟着去提倡“工匠精神”,就是不懂经济了。官员只要多放开市场就好。
          模友,你对这个咋看?


      作者:邓新华  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来自群组: 风暴专区
      发表于 2017-5-23 1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重视工匠精神,则永远只能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发展、只能做做低端产品
      发表于 2017-5-23 09: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在国内没有前景的。工匠精神需要花费功夫练就,但是无产者的社会制度不允许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也不允许发家致富,百年老店是不允许存在的。
      发表于 2017-5-23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不敢苟同本帖的观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最早出自于我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就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中国的产品质量为什么不如某些发达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内容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意识”......满足于差不多就行了,而不是追求完美。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意识”普遍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
      弘扬工匠精神,国人还需努力!
      发表于 2017-5-23 11: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不是流传着“实业误国”吗,哎。。。
      发表于 2017-7-5 1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想承认,但现实确实如此。
      以下是我0几年的亲历事件:
      我以前做快/中走丝,
      有次修机跟机修老乡说,用好点的配件。
      他说,现在买不到好配件了,
      我很奇怪,中国那么大,那么多努力的人怎么可能做不出来。
      他说,以前很多配件都很耐用,但就是因为耐用没人愿意代理分销,因为没有回头客,销量小。
      没人代理分销,制造企业怎么生存?自己直营?别人跟你打价格战,
      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有在对方亏本销售才会生效,结果是直接被那些垃圾厂家用价格拖死。
      海尔如果不是主销国外早挂求了,哪还能打破便宜的中国垃圾这个称号。
      个人之见,没有立场,不评国政,,:(:(:(
      发表于 2017-7-5 11: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在国内没有前景的。工匠精神需要花费功夫练就,但是无产者的社会制度不允许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也不允许发家致富,百年老店是不允许存在的。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只生一个,如何能传承下去,中国能有几百年的老工厂吗?约翰迪尔从一个铁匠铺发展成今天的跨国企业,几百年发展壮大,在中国可能吗?格里森锥齿轮也是几百年发展,。。。。
      发表于 2018-10-31 17:4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不到价值
      发表于 2019-3-11 1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价值!
      发表于 2019-3-25 16: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中国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中国很多高精尖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直接进口比研发能更快带来经济效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8-15 1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