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11722|回复: 16

      [分享] 真实经历告诉你:中国制造业形势有多严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5 17: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制造业的情况,我也来说点干货吧。
      1. 工厂情况概况:工厂成立于2004年,到现在刚好过完10岁生日。工人总数在30-40人之间,年销售额为一千万人民币。

      2. 近年发展情况:我们工厂做的一直都是外贸订单,近些年虽然由于人民币大幅度上涨而流失了部分客户,但是总体情况还是稳中有生的,每年的现金流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工厂刚开工那几年,每年就几十万的销售额,连续亏了大概三年吧,才算是开始赚钱。然后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但是在10年后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增速就放缓了,但是也还是不错的。

      3. 关于工厂管理问题:我们工厂之前也是做过ISO9001体系认证的,但那玩意就是一大堆文件报告而已,形式主义,在现实中,我们还是依靠一个好的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来管理车间的生产的。诚然,许多先进的管理办法的确是提高一个工程生产效率的最好办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小型工厂都不会考虑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其二是工人素质无法达到要求。
      首先来说第一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一般像我们这种小型工厂(俗称家庭小作坊),办公室里面基本上只有四五个人,因而如果要采用正规的管理运营方式,势必要增加2到3名管理或者助理,而车间里面也必须增加2个脱产人员,总共大约就是需多增加5个人工,按照人均税后3000元的工资计算,一个月就是一万五千元的投入,但是工厂会因为增加了5个人工而有大幅度的提升么?不一定,因为工厂太小,管理基本上都是垂直式的管理,销售接单,然后安排生产单给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直接安排这些工人生产,有时候遇到老客户的急单,就需要厂长亲自调度,所以,增加5个人工,在程序上的确是正规了,但是却并没有有效地提高我的产出与良品率,因为规模太小,效益无法体现。虽然目前工厂的管理是野路子,但是该有的还是有的,质检,仓储等,这又涉及到第二个方面了,工人素质无法达到要求。

      第二点,工人素质无法达到要求
      只能说,现在的工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我们工厂的几十号工人里面,担任主力生产任务的依然是那些四十岁左右的老员工,至于那些新进厂的年轻工人,我只能呵呵了。现在的工厂,工人的确不难找,但是难找的是好的员工。举例说明吧,一些年轻的新工人,发完工资就不见踪影,原来是去网吧通宵上网去了,等钱花得差不多了,才回来干活;新工人一进厂,开口工资就要3K+,问问会啥吧,啥都不会,等我好不容易培养一个熟练工出来,拍拍**就走人了;一些工人基本的安全意识都没有,在仓库抽烟,带小孩到车间玩,让车间主任去管理,屡教不改,还不能罚工资,否则就走人;想从工人里面提拔几个作为质检或者助理,但是没一个懂英文的,还混充是高中毕业,好不容易找到个说大专计算机毕业的,尼玛连office都用不熟,仔细一问,读书的时候全打游戏去了。

      4. 关于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以生产出口劳保产品为主,就是工地安全帽,降噪耳罩等产品,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入门容易做精难。垃圾货义乌遍地都是,3元一顶的安全帽也有,至于好不好,你猜呢。好的安全帽也有,MSA的,代尔塔的,JSP的,都是一些国际的大品牌。我们工厂的产品,基本上算是中档,质量在国内算是一流了,在国际上算三流吧。其实这种产品的技术标准,都是以欧洲的CE跟美国的ANSI为准的,至于国内的LA标准,呵呵,东抄一些西改一点,最后要求是比国外都严,但是也仅仅是要求了。说回来,那么这类产品如何算是技术升级了呢?在行业内就是看你的CE跟ANSI证书是否齐全了,因为每一个单款产品,做一份CE证书或者ANSI,就需要大概三四万的费用,还不一定能通过,所以一款证书的平均费用大约需要5万人民币,而单单安全帽我们就有七八款,另外还有隔音耳罩,防毒口罩,防护眼镜等等。我们现在保持每年拿下2-3款证书的速度,但是依然是个无底洞,因为每年都需要根据潮流新开发几款新产品,而这些新产品又得重新做证书。

      年底忙死了,先挖个坑,下次有空再补充吧············
      ============================================

      跑完步回家了,现在来继续补充下把。

      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其实,关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我看得不全,可能是身在此山中吧,再回顾了一下标题,说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形式有多严峻。首先是概括地说,倒了一大批,能活到现在的,基本上都有一两手绝活,剩下的不是准备转行,就是还有进取心的。

      有些朋友觉得就应该淘汰我们这些低附加值的小型企业,扶植高附加值,高新科技企业,后半句我认可,但是前半句却大错特错。

      首先,低附加值的小型企业也是能发展成龙头企业的,就拿我们劳保行业来说把,JSP,MSA,3M都是从小工厂做上来的,但是今天,他们的产品却遍布全球。再比如注塑机吧,当年国内没有好的注塑机生产工厂的时候,国外的注塑机可是漫天要价啊,杀得那叫一个狠,后来海天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把几十万的价格一下子压到了10万-20万,现在国内一半以上的工厂用的都是海天的注塑机。

      其次,低附加值产品也是可以转型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最简单的是降噪耳罩,国内市场上,低端降噪耳罩三四元的有,中端五六十的也有,高端方面上千上万的都有,从被动隔音降噪,到主动降噪,再到主动降噪同时配有HIFI音乐蓝牙对讲功能,都是一个工厂一步步走上来的。

      但是为什么国内很难出现这种从基础制造业发展而来的巨头呢?我觉得原因有二,

      1. 企业所有者自身的局限性。不可否认,90年代出来的那批开工厂的,基本都是从家庭小作坊出发,受到自身的眼界或者说是远瞻性的限制,不懂得不进则退的道理,有了钱就觉得可以一本万利,失去了进取心,这样到了人口红利结束的现在,十有八九是会倒闭的。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有眼界的,有进取心的人不肯开工厂或者说投资工厂,因为工厂是一个长线投资,回报率低,而且回报时间太长,有资本的都去搞IT或者金融或者炒房地产了。

      2. 政府的局限性。美国90年代的科技风暴真的影响至今啊,国家从来是大力倡导高新技术行业,淘汰低附加值企业,却不知道,一个国家的血脉恰恰是这些爹不疼,娘不爱的基础制造业。为啥歼十(感谢蔡志成纠正,是单发J10)一直不肯用国产发动机呢?万一那天**子不给我们发动机了,那这些灰机真的只能积灰了。

      忘记说一点了,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害死人啊,不单单害了学生,也害了千千万万的工厂。
      许多工厂想转型升级,想做高附加值产品,奈何没有人肯来啊,大家一个个都是吃皇粮的瞧不起白领,白领瞧不起蓝领。真正技校毕业的,有几个懂技术的?把人一股脑儿都往大学里塞,难道就没有需要技术人才的地方了?


      最后,其实,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是完全能够同时容纳低端产品与高端产品相辅相成的格局的,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当A公司设计出一款Xphone,打个电话给隔壁工业区的B模具厂商量开模的事宜,试模成功后联系附近省份的C工厂报价生产,而C工厂接到订单后打电话给他的DEF等供应商备货,产品生产的同时,A公司与G网络公司跟H销售商联合线上线下推销产品,最后由I快递公司发送到千家万户。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7: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是时间分割线

      再多增加一些相关内容吧,中美一般工业成本比较:
      1.原材料成本
      目前进口的苯乙烯大约在13000元一吨;
      美国今年苯乙烯报价一般在6000元-7000元人民币一吨;

      2.电费
      杭州这边的电费在一般是0.9元人民币一度;
      美国能源信息署2014年资料显示,路易斯安纳州的工业电费每度电为0.055美元(约0.337人民币);

      3.人工
      我们这里的人工一般8小时工作最低是3000元人民币;
      美国最基础工人的工资也差不多在3000美元左右,大约18000多人民币;

      4.物流成本
      根据新闻上2014年的报道,国内的物流成本是美国的两倍,目前从杭州叫一个20尺柜到上海港进仓,运费大约在2000元左右。由此推算,美国同类型的大约是1000元人民币。

      5.清关成本
      国内清关成本一般在1500元上下
      美国不要钱

      6.厂房土地费用
      这个就是个槽点,不言而喻了。

      7.税费
      销售额中包含17%增值税,这个可以通过原材料进口进行抵扣,但是别忘了,国内许多原材料加工厂基本上是不开**的,所以月月帐不平·····然后,不说了。
      费也是个槽点,我想做生意的都了解了。

      8.其它等等
      以上说的还不包括生产设备的差价,各种打点等等一些会查水表的内容。

      所以,如果美国工厂采用机械化生产,减少人工投入,那么成本绝对会比国内许多工厂低好多,目前的一些订单回流也证实了这一情况。比如3M的慢回弹耳塞,目前美国工厂采用最新设备生产,价格已经跟国内质量比较好的工厂的成本一样了。

      ==============================
      又是分割线

      今天有外国客户来第三方验厂,我就简单介绍下正规工厂的流程吧,也算是科普了。
      1. 销售员通过展会或者网络平台接触客户
      2. 经过反复拉锯后接下订单,把订单交接给助理
      3. 助理下达生产作业单,又跟单负责继续更进
      4. 车间主任接到生产作业单,安排生产任务
      5. 仓管根据作业单检查物料库存情况,如果有不足的上报给跟单员
      6. 跟单员将采购内容交给采购员,采购员负责采购物料
      7. 供应商提供物料到仓库,由仓管查收
      8. 车间主任在物料充足情况下安排生产,分派作业指导书给工人或者小组长
      9. 工人或者小组长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任务
      10. 质检进行首件品检验,并进行常规检验,最终大货完成后进行抽检,并将结果上报给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上报给相关负责人
      11. 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塑料粉碎),并登记处理品流向
      12. 大货生产完成后由销售员与客户沟通,要求收款发货
      13. 财务部门确认货款到账,通知销售员,销售员安排助理进行发货,财务部门开票
      14. 出口的话还要进行报关,单证,等出口程序
      15. 售后部门接受客户反馈,并处理客户投诉处理单
      16. 每天的生产完成后机器设备需要进行保养,还有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等等
      正规操作应该有来料追溯单,去料追踪单,库存物资表,入库清单,出库清单,生产作业单,生产指导书,机器操作手册,首件品检验报告,例行检查报告,大货抽检报告,不合格品登记单,销售登记表,客户投诉单,常规保养表,一级保养表,二级保养表,损坏及报废机械表,生产工具校队表,安全培训表,安全消防设备登记跟维护单,员工培训表,生产人员登记表,管理人员登记表,工伤登记表,考勤表,其它神马MSDS,**保障,员工福利登记,员工宿舍管理之类的。
      ·····························

      而大多数国内工厂的流程是:
      1. 通过网络或者展会接触客户
      2. 销售员接到订单,下达生产作业单给车间主任
      3. 车间主任安排生产任务,并检查物料情况,上报给厂长
      4. 大批原料厂长直接下单给供应商,小配件由采购员去市场采购
      5. 车间进行生产,质检抽查,发现问题上报给厂长处理
      6. 不合格品粉碎处理,然后作为回料继续使用,不能使用的卖给二道贩子
      7. 大货完成后通知销售员,销售员跟客户联系收款发货事宜
      8. 出纳确认货款到账后通知销售员发货
      9. 出口等事情交给代理公司负责
      10. 售后交给厂长负责
      11. 机器维护基本没有(因为大多数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不认字,只能搞搞卫生)
      至于纸面文件,除了考勤表,生产单,工资单,质检报告,其它基本为空白。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转载的,但是值得大家一看:)
      发表于 2016-6-15 18: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个喷嚏,:victory:
      发表于 2016-6-15 18: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善于文字组织;思路清晰!赞一个!
      发表于 2016-6-15 2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lol写得好,小厂就这样。想管好真的是难!要找一帮有上进心的,。。。人难啊!!!
      发表于 2016-6-15 2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善于文字组织;思路清晰!赞一个!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帖子在注塑板块文不对题。
      发表于 2016-6-16 08: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 心想 │ 事成 │  ★☆灌╭═╮  ╭═╮  ╭═╮灌☆★水│人│  │口│  │幸│水★☆ │氣│  │水│  │福│ ☆★ │超│  │多│  │滿│ ★☆灌│旺│  │多│  │滿│灌☆★水│㊣│  │㊣│  │㊣│水★☆ ╰═╯天天╰═╯開心╰═╯ ☆★☆★☆★☆★☆★☆★☆★☆★☆★.
      发表于 2016-6-16 0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牛气,主管级别的吧?
      发表于 2016-12-24 1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而且目前很多厂缺的不是人,是人才。
      发表于 2017-1-17 1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30402626 于 2017-1-17 10:26 编辑

      怎么讲呢,现在国内税负也高,还有各种各样的隐性成本

      点评

      是的,这一块很严重,高端工厂要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7 16:06
      发表于 2020-8-28 16: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混日子的居多
      发表于 2021-7-16 0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清晰 深刻的指明了制造业的艰难
      发表于 2021-7-16 1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写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比较中肯。
      发表于 2023-5-17 2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世界,制造业的乌托邦
      发表于 2023-8-31 15: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文笔很棒的
      发表于 2024-2-5 14: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小企业生存环境确实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7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