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2033|回复: 6

      [分享] 注塑产品收缩痕不良分析及解决方案---绝对技术干货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8 14: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品缩痕问题被称为注塑产品十大疑难问题之一,也是注塑成型同行的头痛问题,下面我就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来分析,分享给同行朋友们。
      注塑产品收缩痕又称为产品缩水,是产品表面形成的局部凹陷,有的呈酒窝装,有的呈沟壑状,形成原因主要是产品在冷却时靠近模具表面先冷却,产品肉厚的内部后冷却,产品表面的凝结层薄,不足以抵抗材料内应力收缩,由内部收缩应力造成产品表面被拉凹陷变形所致。收缩痕主要出现在肋、柱位和卡扣的背面,局部肉厚变化较大的转角处也容易出现。

      1.肋位太厚
      肋位较厚时,肋和主壁厚相结合处也较厚,此处塑胶集中,冷却时肋和主壁厚表面周围先行固化,肋和主壁厚结合处中央仍然保持熔融状态,后凝结的塑胶在先固化的塑胶上收縮,對其周围塑胶有吸入作用力。如果任何一处凝结层较薄弱(一般就在和肋相对的模面处),该处表面就有可能塌陷成凹陷。一般根据材料特性、保压压力和距离浇口远近决定会不会产生缩痕。有时肋厚要设计到主体壁厚的50%,甚至更薄。人为经验判断有时会不准确,建议通过CAE模流分析来分析,可以根据模流分析的缩痕指数来预测风险,了解不同肋厚设计对缩痕的影响。产品柱位和转角处也同样可以按上述方法来预测缩痕风险。如下图:

      2.肋和相对的模具表面温度太高
      肋对应的模具表面温度太高,表面凝结层较薄,刚性不足,结合处中央的融胶固化时,残余应力很有可能将较薄的凝结层向内拉成凹陷形成收缩痕。那么就要加强肋对面的模面冷却,降低模温让凝结层快速形成,当凝结层较厚时表面刚性比较大,就不容易形成表面凹陷。模温设定可以根据材料物性表建议值开始设定,逐渐调整,以5度为一个阶梯逐渐调整,每次打5~10个产品,待成型结果稳定后,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调整。此处可以用测模温仪器测量准确的实际模面温度,减少调机浪费材料。此调整同样可以通过CAE模流分析来分析,根据模流分析的缩痕指数来预测风险,了解不同模温对缩痕的影响。
      3.流道和浇口大小影响产品缩痕
      流道和浇口设计太小,材料流动阻力较大,如果射压保压不足,模具型腔就无法充填质密,融胶的密度就小,就容易造成表面凹陷,形成收缩痕。有些产品局部走胶不均衡或流动通道太小也会造成材料流动阻力大,局部压力不足,同样出现缩痕几率增大。我建议应该在模具设计前用CAE模流分析软件分析材料流动和压力,模拟充填过程,CAE软件将会提供出合理的数据,帮助我们合理设计流道和浇口尺寸,并分析出产品结构阻碍流动的区域,根据分析结果来修改产品,可以充分预防产品表面缩痕。
      4.模具浇口的数量和位置设计不合理影响产品缩痕
      浇口的位置和数量设计不合理同样会造成产品缩水痕,这里有一个参数叫流长比可以分享给同行们,材料的流长比即材料的流动距离和产品主体壁厚的比值,是我们设计浇口数量和浇口位置的重要参考值,请模具同行们特别注意。在正规的材料物性表中可以找到这个数据参考值,用来判断材料的流动性。如果浇口数量和浇口位置的不合理造成材料的流长比太大,就会造成太大的流动阻力,如果射压不足,模具型腔就无法充填质密,融胶密度就小,产品发生收缩凹陷的几率就大。我们很多老一辈模具人往往是根据经验来设计浇口位置和数量,我认为现在就不建议完全靠经验判断,CAE电脑模拟分析结果可以给我们模具设计师很准确的参考数据,模流分析可以综合材料特性、产品结构、模温、水路冷却等分析出比较准确的结果。模具设计师要学会使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减少模具设计的失误。
      5.注塑机料管温度太高影响产品缩痕
      注塑机料管的温度太高融胶的密度就会减小,产品冷却时接触模具表面的融胶先固化成凝结层,塑胶体积收缩造成型腔中央的融胶密度更小,中央融胶逐渐固化时在型腔中央会形成空洞,空洞的内壁就形成收缩应力,如果表面凝结层刚性不足产品表面就会向内凹陷,形成收缩痕。改善方法就是设置合理的料管温度,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不要用极限值,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出现收缩的几率。CAE模流分析同样可以分析出合理的参考值,提前预防产品出现缩痕。请问有多少成型调机的技术人员在调机前看过模流分析的参数?恐怕几乎没有吧?相信科学用数据分析是绝对的技术发展趋势。
      6.产品冷却时间太短造成产品收缩痕
      产品冷却时间不够,产品表面的凝结层就会太薄,没有足够的刚性抵抗内部融胶收缩产生的应力,就容易在产品表面形成收缩凹陷。冷却时间如何设定,可以参考CAE模流分析和材料物性表上提供的建议值。请问有多少调机技术人员调机前分析过材料物性表的要求?建议调机时在分析建议值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冷却时间,在产品表面质量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缩短冷却时间,降低成型周期。
      7.注塑保压和缓冲不足造成产品缩痕
      注塑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不足,型腔内塑胶压力偏低造成充填补料不足,产品充填质密度低,产品密度小,产品表面容易形成凹陷缩痕。当注塑螺杆缓冲为零时,螺杆不再前移,无法增加压力,保压压力不足容易造成产品收缩痕。CAE模流分析对保压压力、时间、缓冲位置都要分析出参考值,注塑调机时根据分析结果微调即可。请问调机技术人员试模前您看过模流分析报告吗?
      8.注塑机螺杆止回阀损坏失灵造成产品缩痕
      注塑技术人员都知道,注塑机止回阀是防止料管内螺杆前面的融融塑胶料在射出和保压时回流。如果注塑机止回阀在长期使用中磨损、破裂,损坏情况严重就会造成塑胶通过间隙回流,缓冲和保压压力降低或消失,产品就容易造成收缩凹陷不良。所以要经常检查、保养、清理,另外塑胶粒要保持洁净无杂物,特别是二次回收料中绝对不要混入刀片、铁削等硬物。如果发现严重缺陷建议立即更换为好。
      造成产品缺陷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和注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准确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和产品质量等问题,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达到要求,要综合考虑核算,做出合理的取舍。我的原则是:能通过产品结构改善的优先考虑,是最优先选择,实在不行就通过模具设计来改善,哪怕增加模具成本,也不要把问题留给注塑成型调整,因为模具的成本增加是一次性的,注塑的成本是长期大批量的,注塑成型仅做合理小幅调整。所以考虑问题要系统分析,认真核算,合理取舍才是好的模具技术人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6-28 2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楼主的贴能理解很多道理。
      发表于 2016-6-29 0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我还需要多看,多学习
      发表于 2017-6-13 18: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没有调试好,
      发表于 2017-9-9 1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12 2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