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要在设备上生产,其实本身和互联昂并没有多少关系…… 对于广大的模具用户来说: 无非就是两点: 1、 给模具连上网(这好像有点扯,最起码现在实现不了); 2、 传统的要是模具制造商那里解决的问题在网上都可以解决。 我主要从第二点上来简单阐述。 传统模具商们头疼得是什么? 企业规模太小,大企业一般看不上你,有订单对方也不一定甩你,为什么?大企业有自己的定位,他么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去维护大客户,这也无可厚非,就像一些装修公司申明10万以下的订单不接。精力有限,服务无上限。唯一不同的就是坑了我们这些小微制造企业,简直是询单无门。 质量和交期,大厂不接单,只能委托给小厂,质量和交期就成了未知数,说好的初一给你,也许会拖到十五;前期的DFM报告、模流分析报告都做了,以为后期修改次数会少,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出问题。模具的开裂,出现一次就叫人抓狂。 货款拖欠。做生意为了什么,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钱,可是生意做了,材料投进去了,钱却不能收回来,这酸爽估计模具人都记忆深刻吧。 至于说什么用工荒,什么各个环节的卡拿要,那都是毛毛雨了。 不管你什么网,如果能实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不管是哪里的模具人,都应该很欢迎,并且愿意入网吧。 至于说什么,互联网模具大数据,什么模具生态圈,那也都是后话了。 我眼中的“互联网+模具” 互联网就是将不相干的个体产生联系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至于为什么要连接起来?无非是,第一从网上用户可以得到好处;第二,用户可以贡献资源,这些资源又可以间接带来好处。 说到底,还是有利可图才行。 那么,如果将模具行业接入互联网,广大的模具商或者硬件发烧友、自由创客们可以得到什么? 获得我们急需要的资源,比如上述第一个问题,有个模具要生产,可是线下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如果这个时候有个网站可以推送大量的模具生产商,需求者用去到处寻找供应商;比如,模具商担心模具做完了,对方不给钱怎么办?如果互联网让其及时拿到货款,免收拖款的困扰等。 比如,借助互联网,客户下的订单可以随时追踪,便于交期的提前预判;比如网络客服随时和客户保持联系,有问题即时解答,等等。 总之一句话,在模具互联网上,用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并且是轻松得到,体会到了互联网的快速、海量和透明。 其次,模具/材料用户可以为互联网化的模具制造贡献什么? 直接做模具吗?这一点怎么都不好理解,不过这个从到拿到货物的这个过程,却是互联网模具平台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互联网是一张巨大的网,没有边际,每一个用户能将自己的数据、行为习惯反馈给同行,或者相关机构,便于行业政策/标准的制定。比如:五金模具哪个区域做得好?塑胶模具哪个区域做得好?又比如哪个区域的客户诚信度好一些…… 同时,行业的一些不良行为会被曝光,不管是是东北的,还是江浙的,或者是不同国界的,失信于人的,偷工减料的,倾轧同行的……总之,互联网不仅是要传播好的,也要约束差的。 总之,模具互联网环境下,各相关用户既是需方也是供方,既能享受利好,也要约束自身。互联网能将这些好不好的数据有效整合,最终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在我们看来,互联网模具不是在模具商加个互联网的按钮,让模具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这目前只能在科幻片中实现了。而是用户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在模具网络平台上,我们除了做模具,可以交流经验,可以分享资源,甚至可以联谊交朋友,你说这样的过程是不是很美妙?
如同互联网汽车一样,借助互联网,让用户的体验感提升,这是最关键的。 目前,行业里比较专业的模具网站,国外的有日本的米思米,做标准件的,国内的,有广东精时精模网,主打模具私人定制的。不过在互联网这条道路上,两家平台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未来,让每个模具产业链上的一员都能成为一个用户,每个人能看到自己在这个平台上的贡献,并获得与贡献相应的所得,这就是我眼中的“互联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