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翻盖面壳注射模设计》,欢迎下载学习。
手机翻盖面壳注射模设计
Carlos.Liu
1. 产品分析
某品牌手机翻盖面壳产品如图 1 所示, 该塑件是翻盖手机的外观件。 产品形状为平板形状, 中间开有窗口,两内侧分别有三个卡钩凹槽, 顶部有铰链形状,需要滑块向两侧抽芯。 铰链在长度方向有一长槽与壳体内侧接通,信号线从槽内通过,此槽需要设计斜顶成型。
塑件材料为 PC Lexan 141R,缩水率为 0.5%, 塑件尺寸为 76.41mm*39.92mm*8.73mm,胶位厚度为 1.0mm.塑件重量为 4.8 克, 从产品图可以看出,模具设计的第一个难点在于选择设计合理的进胶方式,使 PC 料薄壁塑件能够顺利填充;第二个难点是两侧孔的滑块与斜顶的碰穿设计和小斜顶的设计方式。
图 1 手机翻盖面壳产品图
3.模具设计要点
1. 结合塑件形状和结构,模具采用 1 出 2 排位,模胚采用龙记 2735 非标模胚。 排位方式选择将塑件的铰链部位排在模具中心,便于两穴滑块共用滑块座。 手机翻盖面壳模具设计图见图 2。
2.浇口设计, PC 料流动性差,热流道 2 点进胶,浇口位于塑件外表面凹面内,组装后被透明面板盖住。
3.分型面和斜顶设计,塑件主体结构为一个平面,故分型面也为平面, 六个卡勾凹槽位置分别设计了六个小斜顶。 斜顶为两段式斜顶,底部为圆弧面,以减小摩擦。 斜顶 3.5MM 的尺寸非常小,如果延伸至顶针板,则长度过大,强度明显不足。这种圆弧底斜顶结构设计巧妙,摩擦小,值得推广。 小斜顶的强度和耐磨性非常重要,为此,对小斜顶表面进行了 DLC 强化处理。
类金刚石( DLC)涂层的主要成份是碳,是一种兼有高硬度与优异摩擦性能的非晶体硬质薄膜由石墨(SP2)与金刚石( SP3)组成。由于其优异的摩擦性能,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无润滑剂情况下,摩擦系排气槽浇 口 2点数也很低(μ=0.005~0.2)。 类金刚石( DLC)涂层摩擦系数小,而且抗粘附性好,硬度高、耐磨性优良。
SP3 金刚石的碳原子在空间构成连续、坚固的骨架结构,所以坚硬,成正八面体晶状体。
SP2 石墨的碳原子呈平面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小,所以很软,能导电,有滑感的鳞片状结构。
DLC 是一个通用名词,具体的性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工件材料,加工情况、使用情况(摩擦副,速度,压力等等参数)来进行工艺调整,以调整 SP3 与 SP2 的比例,达到厚度,耐磨性,硬度等各种指标的变化,以适应工件的具体使用场合。4.顶出系统设计,后模骨位较多,故在塑件中间骨位附近设置顶针。在斜顶和顶针的共同作用下,塑件实现顶出。
5.先复位系统设计:对于两段式斜顶,必须解决其复位问题。图示的先复位机构,动作可靠,结构简单。并在回针下方增加小弹簧,增加回位效果。
图 2 手机翻盖面壳模具设计图
中国模具论坛版权所有
2017.03.01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