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9-9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高新设备的应用 <BR> 一汽铸造有限公司的铸造模具厂,是有近40年历史的铸造模具专业厂,有较雄厚的装备实力。就目前而言,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主要模具加工设备应该是国内一流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模具钳加工较滞后,成为模具制造最后一道工序的“瓶颈”。因此,要在模具钳工工序上下功夫,使模具加工整体平衡,就能更大的提高我们铸造模具、压铸模具的产出能力。这可能也是铸造模具加工行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R> (1)高速铣削加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BR> 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主轴转速可达40000-100000r / min,快速进给速度可达到30-40m / min,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3s。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如在加工压铸模时,可提高7-8倍,并可获得Ra≤10μm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形状精度可达10μm。另外还可加工硬度达60HRC的模块,形成了对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挑战。因此,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将促进铸造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 <BR> (2)模具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将发挥更大作用 <BR> 英国雷尼绍公司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我国200多家模具厂点得到应用,效果良好。该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要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铸造模具研制和制造周期,如RENSCAN200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用雷尼绍的SP2-1扫描头实现快速数据采集,控制核心是雷尼绍TRACECUT软件,可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据系统的加工程序及不同格式的CAD数据。 <BR> (3)模具研磨抛光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BR> 模具表面精加工是模具加工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正是模具钳工劳动强度大、成为瓶颈原因之一。特别反映在硬度较大的金属、压铸模具进行最后组装过程。我国目前仍以手工为主,不仅质量不稳定、周期长,而且工人作业环境差,制约了我国铸造模具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研究抛光自动化、智能化是当务之急。当然,由于铸造模具、压铸模具型腔复杂,采用抛光的自动化、智能化有一定局限。<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