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20779|回复: 110

      [基础知识] GE 塑料 提供的模具设计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0-8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具材料
      模具钢材的选择对于塑料的成功应用,与树脂的选择对于模塑
      产品的最终性能要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正如树脂需按方配
      制,以满足塑料在应用中的性能要求一样,钢也需合金化,以
      满足使用中的特定性能要求。
      某些应用需要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模具钢,以增强分模线的耐
      用性,而其它的应用则需更高韧性的模具钢,以抵抗机械疲劳。
      一般来说,具有更高硬度和耐磨性能的钢更易脆,而几乎是所
      有的情况下,韧性更强的钢,其耐钢与钢磨蚀(粘附磨蚀)、与
      耐玻璃纤维或矿物充填树脂磨蚀的性能会有所减弱。
      模具制作者可选择用不锈钢,来模塑对其它大部分钢有腐蚀作
      用的树脂。第1-5页的表1-1列有一些模具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
      钢材硬度越高(洛氏55 或更高),分模线的完整性会明显增,在
      分模线处,钢与钢的合模沿口会产生抽芯,一个或全部两个钢
      面的硬度范围应在洛氏55至洛氏58之间。
      为了防止玻璃或矿物充填树脂对模具的磨蚀,建议考虑在浇口
      处嵌入A-2、D-2 或M-2 钢,并在与浇口相对的型芯处嵌入
      耐磨钢。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20 钢
      塑料模具虽没有“通用”的模钢,但P-20 钢被认为是工业上
      的多用途钢。预先硬化至RC 30-32状态的这种钢非常坚硬,但
      却相当容易加工。当模腔尺寸超过12 × 12 × 12 英寸(303.6
      ×303.6 × 303.6 毫米)时,它是一种应加以考虑的优良钢材,因
      为该尺寸的热处理块,其成本和有关风险须严格控制。当已预
      知模具循环周期不超过500,000次时,P-20 钢还可用于较小尺
      寸的模腔,以省去热处理的时间和费用。

      当制造P-20钢体模具时,需要有滑块、提升器、其它斜导
      销及活动件,建议这些活动钢件由不同合金和硬度的钢制
      成,以减少磨损或高粘附磨蚀。制造大型P-20钢体模具的
      通常做法是,使用经热处理至RC50-52硬度的H-13 钢体滑
      块或提升器,和/或使用硬度在RC 55至RC 58范围内的局部
      磨擦钢面。
      [此贴子已经被cyw59于2002-10-8 17:43: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H-13 和S-7 钢
      这些钢都具有极高的韧性和抗机械疲劳性,其中H-13钢
      (RC50-52)韧性较高,而S-7钢由于硬度较高(RC 55-57),所
      以具有更好的耐用性。两种钢都没有特别的耐玻璃或矿物
      树脂充填剂磨蚀的性能。在充填树脂应用中,通常在浇口
      处嵌入A-2、D-2 或M-2 钢。
      大于8 × 8× 8 英寸(202.4 × 202.4 × 202.4 毫米)、硬度和韧
      性需高于P-20的模腔,常选用H-13钢。较小模腔和型芯常
      用S-7钢制成。S-7钢可在空气淬火中热处理成2 1/2 英寸
      (63.25 毫米) 或更小的横断面,并通过此加工过程,获得
      很好的尺寸稳定性。H-13和S-7的大断面必须特别地在油中
      骤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模具制造材料

      M-2   Rc 62-64
      硬度极高,韧性好,极强的耐磨和粘附磨蚀性。用
      于浇口嵌件,型芯销,合模沿口或分模区
      因其具有耐磨性,机器加工和研磨难
      度大、成本高

      D-2     Rc 57-59
      硬度高,耐磨性好,用于会产生玻璃或矿物充填剂
      高磨损的浇口嵌件和模腔区
      较脆,研磨与组装有一定困难

      A-8 Rc 56-58
      很好的抗粘附磨蚀性能,很高的韧性,用于滑块,
      提升器,斜导销
      耐磨性尚可

      A-6 Rc 56-58
      热处理稳定性优异,硬度和压缩强度很高,口碑不
      错的通用空气硬化钢。
      韧性一般

      A-2 Rc 55-57 热处理稳定性好,耐磨性好韧性一般

      S-7 Rc 55-57 优异的抗机械疲劳性能,卓越的硬度/韧性耐磨蚀、粘附磨蚀性能一般

      O-1 Rc 56-58
      口碑不错的通用油硬化钢,中上的耐粘附磨蚀性能。
      用于小嵌件和型芯
      韧性中等偏下

      L-6 Rc 55-57 很好的韧性,油硬化,具有良好的热处理稳定性硬度中等,耐磨性中等偏下

      P-5 Rc 55-57
      延展性高。用作切压制模钢材表面硬化,型芯硬度很低,耐用性和
      热处理稳定性低

      P-6 Rc 55-57 容易机加工和焊接热处理稳定性低,耐用性中等偏低

      P-20 Rc 28-32
      视为工业标准钢,韧性非常好,易于机加工。制造
      较大模腔的好材料
      活动的钢制零件应用不同合金和强度
      的钢制造,以防止磨损或高粘附磨蚀

      H-13 Rc 50-52 韧性非常高硬度低

      SS 420 Rc 48-50
      优异的耐化学剂性硬度低,抗机械疲劳性能极少,导热
      性低

      Amco*金属945
      Rc 31
      导热性能高,用于需较高冷却稳定程度的模腔或型
      芯区域
      耐用性和耐磨损性。

      Amco*金属940
      < Rc 20
      与Amco 945相比具有很高的导热性硬度、耐用性很差

      QC-7  Rc 16      6061-T651 Rc 8


      用于低容量的模具。比钢软,机加工快捷、成本低不具备钢的耐用性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防腐蚀
      在高湿度环境下模塑时,镀镍或不锈钢有助于防止模具腐
      蚀。当使用会产生冷凝、接着是氧化现象的冷模具,或者
      使用的模具材料会释放对大部分钢材有腐蚀性的气体时,
      最容易产生腐蚀。GE树脂,在正常情况下无需镀镍或不锈
      钢模具,因为模具温度不应低于140°F (60°C) ,而且只有
      一些GELOY树脂注塑牌号有腐蚀性的(PVC)成分。如果有
      模具长期存放、除了预喷涂还需要其它防腐措施的情况时,
      一般来说建议使用镀镍。

      与鉻或其它技术相比,无电镀镍具有卓越的防化学剂性,且相对
      较便宜,而且与大部分树脂脱模更为方便。
      最后,镀镍给钢材选择留有余地,使其比不锈钢具有更高的机械
      性能和导电性能,如韧性、硬度、耐粘附磨蚀性等。
      [此贴子已经被cyw59于2002-10-8 17:50:2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验模具
      软模具、低成本模具很有价值,它们能提供预生产制件,满足市
      场研究、制造装配需求、与尺寸有关的重要性能;或给设计者提
      供一个评估某些不常见功能的机会。
      所有的铸塑和电镀加工,均需一个可原原本本复制的模具,试验
      模具的质量和耐用性,取决于加工过程。某些模具生产量不足100
      件,而其它模具则有可能高达数干件,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决定
      因素应是项目成本和时间。
      从试验模具中还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模塑资料,稍后可用于正式
      的生产模具。然而,由于试验模具的热性能和其它特性经常与那
      些生产模具不同,所以不应期望加工参数和制件性能,与生产中
      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生产试验模具的一些常见方式如下:
      常规的机器加工
      &#8226; 钢材(未经硬化处理)
      &#8226; 铝
      &#8226; 黄铜
      铸塑加工&#8226; Kirksite* – 一种金属铸塑材料
      &#8226; 铝
      &#8226; 塑料,环氧树脂
      液镀加工
      结构复杂的壳模可在母模上镀镍,然后托模并嵌入模架中。
      火焰涂喷
      火焰涂喷金属可以迅速生产出1/8 英寸(3.16毫米) 厚的壳模,
      在进一步托模后,将此壳模置于规则的模架中。多种丝状金属可
      用于此加工。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冷注道
      建议在注道的底部安一个冷料阱,以承接首先是从注嘴流出的
      冷材料。典型的冷料阱直径应与注道的最大直径相等,深度则
      是该直径的1-1/2 倍。流道系统也应每90°配备冷料阱,延长流
      道至少其直径的1-1/2 倍。见第1-9页的图1-6 。
      每英尺锥度为1/2 或3/4 英寸(12.7 或19.05毫米) 的标准注道
      衬套,其“O“尺寸至少应为直径7/32 英寸(5.56毫米)。分模
      线上的注道直径应等于或略大于流道直径。流道交叉段上的注
      道直径如果超过规格,会延长模塑循环。流道交叉段上的注道
      衬套半径应为1/32 至1/16 英寸(0.79 至1.59毫米)。逆锥度或
      燕尾式冷料阱,在流道交叉段可用作注道残料顶销。(图1-1).
      通过缩小冷料阱的直径(2)和/或在注道任一侧增加边折板
      (3)或(4),可得到更积极的注道排气. ,从而可缩短循
      环时间(图1-2),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2-10-8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GE PLASTICS树脂,建议使用纯圆形和梯形流道(图
      1-3)。合适的流道直径选择,主要依赖于流道长度(图1-4)。
      对于三瓣模具,建议使用梯形流道(图1-5).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6标明了冷料阱的尺寸和流道排气槽的位置。
      有主、次流道的多模腔模具,其主流道应与次流道交汇后继续
      延伸,以便在流道的流动前段安装冷料阱。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道长度应保持最短。要求对多模腔模具有精确尺寸控制
      的制件,应有对称流道系统(图1-7)。紧公差制件不应设计
      为成套制品模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注道
      GE 树脂可在大部分型号的加热注道衬套中加工,但建议使
      用外部加热型衬套(图1-8)。对于热注道衬套和歧管,建
      议其使用加热器功率为50 瓦/立方英寸的加热钢板。另外,
      接触面应消除应力,如有可能,还应使用不锈钢或钛嵌件
      以绝缘。在承接器尖端,应保持精密的温度控制,以确保
      正确的模塑。加热器应沿着承接器的整个长度安放,并确
      定好位置,以便向浇口区直接提供数量合适的热量。热电
      偶应装在尽可能靠近承接器尖端的位置(图1-9)。承接器
      和模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应维持在最小程度(图1-8),这
      可以通过退切承接器周围大部分的钢获得。承接器内直径
      应不小于5/16 英寸(7.94毫米).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热流道系统的特定结构,随不同的独立应用要求而不同,
      下面的资料仅是为热流道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一般性的指
      南。
      热流道系统已成功地用于多模腔模具的小制件制造,以及多浇
      口的大制件,如商业机器外壳和汽车仪表盘。
      在热流道系统中,树脂由机器注嘴注射加热的分配歧管。树脂
      保持熔融状态,通过歧管的内部流道,流入模具模腔。歧管是
      加热筒的延伸,因此,提供精确的温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不
      建议采用内部加热的无流道模塑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存在着固
      有的无流动区和较高的压力降。这会导致滞留时间延长、材料
      降解和过量的压力或出现不充填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流道的优点
      &#8226; 虽然模具更昂贵,但它为更薄壁、更经济型材提供了机会,这
      些取决于设计,而不受流动制约。
      &#8226; 制件可以在多个位置浇注,使设计更灵活。热流道系统可以有
      效地缩短长制件或多模腔模具的流动长度。
      &#8226; 有消除回用料和二次操作的潜在可能无须清除流道和注道以
      及再粉碎)。.
      &#8226; 通过消除注道/流道交叉段,及设立注道所需要的等待,从而减
      少循环时间。
      &#8226; 模腔的热熔体有助于改善质量。流道中没有显著的温度和压力
      损失,模塑残余应力更少。
       楼主| 发表于 2002-10-9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流道系统的注意事项如下:
      热流道系统
      1. 通道应通过外部加热,并且在设计上考虑消除过热点(即4个加
      热器对称地摆放在流动通道四周)。
      2. 为使歧管能够正确加热,应使用最小50瓦/立方英寸的钢体,加
      热器要均匀地分布在歧管上。
      3. 歧管通道应最小为0.50英寸(12.7毫米)。大件和较长流动长度
      的制件需较大的直径。
      4. 各通道应设计成流线形,没有物料挂模和降解的死角。转角的
      地方应有凸型端塞。
      5. 建议采用电压比例温度控制,以保持温度一致。
      6. 注嘴应该短且直,超过6英寸长的注嘴,应设两个温度控制区。
      7. 歧管分路接头和下料管口,应与合模钢板做好适当的绝缘。两
      者之间要有0.03英寸(0.79毫米)的气隙,使金属面连接最少,
      同时要使用不锈钢或钛金属支撑垫片。
      8. 注嘴下料管应有外部加热器,并至少延伸至到达或超过最小模
      孔。
      9. 对每个注嘴应有独立的封环控制器。
      10. 在歧管和下料管中的树脂熔体温度,应与料桶中的熔体温度相
      同。
      11. 保温流道系统不适用于工程热塑性树脂。
      12. 对于ULTEM树脂,因为固有的挂模区会使制件产生条纹,因
      此,要清楚该用何种特殊的阀式浇口热流道系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23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