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4574|回复: 27

      中国模具发展前景主题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5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国内模具发展建议性探讨<br/>■ 文/ 深圳市新世纪技工学校 李孝宽<br/>数控机床市场2005 年第08 期· 4 0 ·<br/>市场纵横Market Scanning<br/>专业化、针对化<br/>模具企业管理统一化,等级化的同时,其生产<br/>产品也应专业化、针对化,专业化、针对化是指模具<br/>企业生产产品专业性、针对性要强,例如:某模具企<br/>业适合生产汽车某部位零配件,那么就专业生产这<br/>个部位的零配件,不再涉及其它设备的零配件生产,<br/>对号入座,才能作到完美结合,完美统一。专业化、<br/>针对化生产产品,根据市场供需在很大程度上也受<br/>到国家调控。<br/>模具企业生产产品专业化、针对化减少了模具<br/>设计、制造和原材料的购买费用,有利于成本的降<br/>低;长期生产同一种产品,熟练度容易提高,有利于<br/>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专业性操作时间长,技术<br/>人员更容易积累专业知识,对模具的不良结构容易<br/>发现、改进,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br/>提高人才技术水平<br/>有资料显示: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及其技术水<br/>准低下,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合格率只有7 0 % ,不<br/>良产品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近两千亿元。这个触目<br/>惊心的数字反映了技术的重要性。模具行业情况更<br/>是如此,我们知道,模具生产出的产品多数是用在机<br/>器设备的首脑部位,如汽车的发动机等。<br/>一流的模具产品,需要一流的模具来生产,一流<br/>的模具质量,需要一流的技术来制造;二战后,日本、<br/>德国等国家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同时,他们也看到<br/>工业的发展技术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在技术领域加大<br/>投资,由于重视技术,日本和德国工业产品质量一度<br/>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对工<br/>业产出最高质量的口头禅:“日本造、德国造”,它们<br/>成为标榜质量的象征。如今,他们仍是技术量高水准<br/>的领跑者,他们的工业产品出口世界各地,成为工<br/>业与经济发展的支点,这些无不说明技术的重要性。<br/>要想加强我国技术人才队伍,提高技术人才<br/>技术含量,首先要求国家重视技术人才。加大对技<br/>术领域建设和技术人才的投资力度,增开高质量的<br/>模具技术人才培训机构,加大、加深对技术人才的<br/>培养和再深造。提高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br/>位、福利待遇。<br/>向“0 ”缺陷迈进<br/>在某种条件下,我们可以说:技术水准与产品<br/>质量成正比例,例如: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无私心杂<br/>念,并严格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指标生产,这时,我们<br/>就可以认为技术水准与产品质量成正比例。但在某<br/>种环境下,我们不可以说技术水准越高,其产品质量<br/>就越高,例如:技术人员因心不平衡或其他原因造成<br/>怨气,而怠慢工作,又没有完善的管理,严格的要求,<br/>这时,即使技术水平再高,也不能发挥出来,就达不<br/>到相应的效果,这个论证告诉我们:要想提高产品质<br/>量,不仅要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而且也要提高良<br/>好的待遇条件和社会环境。<br/>在历史上,我国从未把模具产业作为重点来抓,<br/>改革开放以来,又由于工业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面<br/>对如此大的冲击,由于没有经验,我们显得措手不<br/>及,这时,我国政府仍然处在坐视若无状态,原有的<br/>模具技术人员在庞大的模具产业面前犹如杯水车薪,<br/>新生的技术人员在自然工业条件下成长,表现得无<br/>管理、无职业道德,在工作作风上体现出不严紧、松<br/>散、随意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模具质量低下主要原<br/>因。<br/>那么,如何提高模具质量,并向“0”缺陷迈进<br/>呢?<br/>“0 ”缺陷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就有奋<br/>斗的方向,尤其是一二类模具企业,由于生产产品的<br/>重要性,更应该向“0 ”缺陷靠拢。<br/>提高模具质量,关键要在“严”字上下功夫,国<br/>家应根据各种机械设备零配件质量的不同,制定出<br/>详细的技术指标,形成管理制度依据,要求模具企业<br/>按照这个标准制造模具,并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对<br/>于不合格的产品一律销毁,同时,对购买不合格零配<br/>件企业也要追究责任。再者,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br/>遇、社会地位和提高职业道德等都是提模具质量的<br/>重要因素。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模具国家级新产品推荐看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br/>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模具国家级新产品评审推荐专家组<br/>  2004 年12 月1 日至5 日,中国模具工业协会<br/>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2004 年模具国家<br/>级新产品进行了评审和推荐。参加模具国家级新产<br/>品评审推荐的共有30 家企业的52 副模具,主要为<br/>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和橡胶模等四大类。除了塑<br/>料模和冷冲模外,这次轮胎模的申报数量有较大幅<br/>度的增加。从申报的模具项目水平来看,与前几年<br/>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模具的复杂程度、制造精<br/>度、使用寿命和性能、制品质量及制造周期等方面,<br/>申报的模具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当部分模具已<br/>经达到了国外同类模具先进水平。<br/>经专家评审,有38 副模具被推荐申报模具国家<br/>级新产品,其中塑料模占大部分(68 %) ,这从一个侧<br/>面反映出我国的塑料模是模具行业中发展速度最<br/>快、市场化程度最高以及技术水平与国外最为接近<br/>的模具种类。这次参评的塑料模具具有成形难度<br/>高、结构复杂、精度高和寿命长等特点。如:宁波舜<br/>宇模具有限公司为尼桑轿车配套的储油筒法兰组件<br/>注塑模具,其塑制件储油筒法兰组件作为轿车内结<br/>构件,形状复杂,要求多向抽芯脱模,其铜制连接片<br/>不仅要求与塑件紧密结合,而且不允许有任何偏移,<br/>否则将造成电接触不良,另外组件中的油管内壁质<br/>量要求也很高。宁波朗迪模具技术有限公司为PO2<br/>LO 轿车配套的门内把手本体气辅注射模具,由于<br/>塑制品是内饰件,对外观要求很高,又是中空的制<br/>件,所以模具设计中采用了气体辅助注射技术,但是<br/>由于制件结构的特殊性,其进气口位置只能选在与<br/>浇口相对的位置,因此该模具的设计难度很大。塑<br/>料制件成形的变形控制技术是这次参评模具的一大<br/>特点,很多模具不仅可调节模具的整体温度,还做到<br/>了可对模具不同部位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如余姚<br/>市通运重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医疗器材泵体注射<br/>模具,由于塑料的流动性仅为ABS 的60 % ,结构又<br/>复杂,因而在浇道设计、脱模机构、排气、模具用料及<br/>热处理等多方面都采取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塑料<br/>制件成形的变形。在注射成形方面,热流道、气辅成<br/>形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热流道技术<br/>中的异步注射先进技术,使成形件大大减少了熔接<br/>痕。而气辅技术的应用,不仅有进气与进料逆向的<br/>例子,有些还应用溢流槽等方法来提高制品质量。<br/>在这次参评的模具中还有两副叠层模具,即将型腔<br/>安排成互相重叠,从而在同样型腔数的前提下,可以<br/>在锁模力仅为60 %的注塑机上生产,大大降低了生<br/>产成本。在国内这类模具刚刚起步,相信由于其有<br/>很高的经济价值将会逐渐普及。<br/>结构设计独特、制造工艺先进以及模具标准件<br/>的广泛应用是这次参评中冲压模的主要特点。部分<br/>模具标准化程度达到70 %以上,模具制造周期缩短<br/>1/ 3 。模具精度、使用寿命、制造周期、制品质量等与<br/>国外同类模具水平相当,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具有很<br/>强的市场竞争力。如: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机械<br/>分厂的微波炉49L 门E 连机模具1 套6 副,总重量<br/>约6 t ,是目前生产该类制品中规格最大的一套模<br/>具。该模具采用氮气弹簧管路系统、缓冲垫、复合斜<br/>楔等结构和技术,提高了模具可靠性,保证了制品成<br/>形精度,模具使用寿命已达到150 万次以上,制造周<br/>期仅60 天,模具结构和制造精度及制品均达到了较<br/>高水平。峰川模具(东莞) 有限公司的数码相机零件<br/>步进模具,有18 个工位,制件材料为0. 15 mm 厚的<br/>不锈钢片,多处悬臂弯曲,形状较复杂, 难度大,很<br/>有特色。模具主体采用4 组滚珠独立导柱,分段式<br/>模板采用12 组滑动导向件。整套模具结构紧凑,标<br/>准化程度高,使用寿命达300 万次以上,制造周期仅<br/>15 天。南京金宁工装有限责任公司的GU 磁芯自<br/>动压模,其产品是配套用于“神五”飞船唯一的磁芯<br/>产品,成形零件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形状复杂,主要<br/>零件制造精度在5 μm 内。GU 磁芯自动压模采用<br/>了巧妙的结构形式,压制产品时,芯柱、外环、底件三<br/>部分密度均可分别调整,并具有自动压制和脱件功<br/>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模具可连续压制50<br/>万次以上,总寿命达到300 万次以上,制造周期仅<br/>20 天。<br/>这次参评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均为我国出口欧<br/>洲、亚洲的中型压铸模具,模具结构紧凑、刚性好、精<br/>度高,达到国外同类模具水平。从模具评审过程中<br/>可以看出,压铸模具的设计制造均采用了先进的<br/>CAD/ CAM/ CAE 技术,其中三维实体造型、摸拟成<br/>形分析、高硬度加工、精密电加工、表面光整加工、三<br/>维测量技术等,已成为模具制造商普遍采用的设计、<br/>制造手段。如:宁波北仑华盛模具厂的缝纫机机头<br/>压铸模具,结构巧妙,流道设计合理。成都兴光机械<br/>厂的BA400M3 - 2 光学显微镜本体压铸模具,应用<br/>了三维造型、模拟成形分析等设计技术,这些新技术<br/>新工艺的应用,从某些方面代表了我国压铸模具制<br/>造技术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br/>参评中反映出橡胶模具的技术水平也较高。橡<br/>胶模具中应用面最广、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轮胎模具,<br/>其中汽车子午线轮胎是最具代表性的橡胶模具,它<br/>在技术含量、精度、花纹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br/>求。此次参评的轮胎模具,针对模具在硫化过程中<br/>跑气不跑胶、表面粗糙度、耐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br/>技术创新,解决了模具在铝铸过程中的各种缺陷。<br/>如: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线性轻触式<br/>导向结构活络模具,它柔和了两种向心机构(斜平面<br/>导向活络模具结构与圆锥面导向活络模具) 的结构<br/>优点,同时运用模具CAD/ CAM/ CAE 技术,将斜平<br/>面导向与圆锥面的线性滑动巧妙地结合,创造了一<br/>种新型模具结构。这种模具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br/>制造商在硫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技术上也<br/>属国内首创。,广东揭阳市天阳模具有限公司的汽车<br/>轮胎活络模具,在产品技术、质量、生产工艺上均达<br/>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br/>沈阳子午线轮胎模具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工程胎圆<br/>锥面双导向活络模具,是为上海双钱载重轮胎有限<br/>公司配套20. 5R25 工程轮胎而研制的,该轮胎模具<br/>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工程胎活络模具,改变了以往工<br/>程胎都是用两半模具硫化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在子<br/>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领域的空白。<br/>从2004 年模具国家级新产品评审推荐及第十<br/>届中国国际模展来看,我国模具技术发展显示出以<br/>下一些发展趋势:<br/>(1) 模具市场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模具技术<br/>专业化的进程<br/>我国的模具企业,其前身大多数是企业自产自<br/>配的工模具车间,长年的发展形成了“大而全”、“小<br/>而全”的组织结构形式,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水平<br/>低,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步走向市场,但相当一部分企<br/>业仍然承担着本集团公司配套模具的制造。产品只<br/>有做专才能做好、做精,特别是模具产品,其专业化<br/>生产尤为重要。这次参评的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br/>业,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化摸索,已经在逐步形<br/>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和专长。这一动向将有利于我国<br/>模具行业的产业细分,带动全行业模具企业技术专<br/>业化水平的提升。<br/>(2) 国内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促使模具企业<br/>向高精模具与外向型企业发展<br/>据统计,我国模具产值在2003 年就已达到450<br/>亿元,列日本、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模<br/>具总量结构不合理,供需仍然不平衡。国内模具自<br/>配率约70 % ,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br/>具有50 %靠进口,这要求国内模具企业向高精模具<br/>与外向型企业发展。这次参评模具中有不少模具水<br/>平已达到国际同类模具先进水平。模具出口近年发<br/>展也很快,每年增长速度都在10 %以上,其中塑料<br/>模具是出口最多的模具种类,占60 %以上,出口量<br/>前三位分别是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这说明我国的<br/>塑料模具技术水平正在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也有<br/>力地带动了模具行业的技术发展。<br/>(3) 缩短模具制造周期,促使模具标准化被更<br/>多的模具企业所重视<br/>模具制造周期长以及模具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一<br/>直是困扰中国模具界的难题,而从这次参评的模具<br/>和第十届中国国际模展参展的模具来看,已经出现<br/>了精密模具15 天完成的超短制造周期,这其中除了<br/>专业化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充分运用模具<br/>标准化技术。可以预期,随着市场对模具制造周期<br/>的要求越来越短,模具标准化技术将被更多的模具<br/>企业所重视和使用。<br/>(4) 高精模具的开发使模具企业自觉运用<br/>CAD/ CAM/ CAE 技术,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br/>国外模具企业CAD/ CAM/ CAE 技术运用很普<br/>遍,模具设计80 %采用了三维CAD 和CAE 技术,<br/>加上长期在模具专业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模具技<br/>术成形控制、加工制造等方面有大量的知识和经验<br/>的积累,从而为大型、复杂、高精度模具的制造创造<br/>了良好的条件。我国模具企业应用CAD/ CAM 技<br/>术主要还是以二维为主,CAE 的应用还不普及,随<br/>着国内模具企业向大型、复杂、高精度模具制造发<br/>展,CAD/ CAM/ CAE 技术的运用及先进加工技术的<br/>采用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许多企业花巨资购买相<br/>关软件,出重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大型、复杂、<br/>高精度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同时,注重模具制造<br/>中的参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br/>基础。<br/>(5) 企业管理是企业效益和模具水平提升的关<br/>键之一的观点已被模具企业认同<br/>模具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模具技术的发<br/>展,随着模具技术向国际高水平方向发展,原有作坊<br/>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小批量生产的初级管理模式<br/>均不能满足当前模具向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许多模<br/>具企业已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具企业管理模<br/>式,将企业管理与市场、与企业的技术和发展联系起<br/>来。可以肯定,企业管理的发展将有力促进企业模<br/>具技术的发展。<br/>(6) 随着大型成套成组模具的国产化,企业间<br/>的“竞争”正在向“竞和”方向发展<br/>“竞争”始终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由于模具企<br/>业在中低档模具领域竞争的白热化,使一些企业采<br/>取了企业之间相互联合或结成联盟,向中高档模具<br/>冲击的发展战略。如以长春一汽模具公司为首,整<br/>合天津汽车模具公司等企业的企业联合,承接了中<br/>档型轿车整车覆盖件模具的开发与制造。一些企业<br/>联盟正在有意识地形成特色模具产业链,利用技术<br/>互补,冲击某一类模具的中高端市场,使我国模具企<br/>业间的“竞争”向“竞和”方向发展。<br/>综上所述,我国的模具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取得<br/>了可喜的成就,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模具技术目<br/>前还主要以跟踪与模仿为主,原创性的设计和研究<br/>很少,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不<br/>高,制造技术的基础薄弱等,这些都是我国模具技术<br/>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目前制造<br/>业逐步国际化以及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br/>及时调整我国模具产业的产品结构,努力发展中高<br/>档模具产品,促进我国模具行业的整体水平早日与<br/>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模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br/>李 冬<br/>(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br/>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国内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国外的差距, 以及模具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发展<br/>趋势。<br/>关键词: 模具 现状 发展趋势<br/>  中图分类号: TG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4024 (2005) 02 - 54 - 03<br/>  收稿日期: 2005 - 03 - 04<br/>作者简介: 李冬(1975 - ) , 女, 河南南阳人, 助教, 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与研究。<br/>  模具是对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多种原材<br/>料进行成型加工的重要工艺装备, 模具工业是国民<br/>经济的基础, 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由于<br/>用模具加工成型零件具有效率高、质量好、成本<br/>低、省材料等一系列优点, 模具已经成为当代工业<br/>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br/>飞机、坦克、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器、<br/>仪表等产品零件中的60 %要用模具加工; 电视机、<br/>录音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零件中的80 %要用模<br/>具加工; 自行车、手表、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br/>等轻工业产品零件中的85 %需要用模具加工。<br/>目前, 在高档消费品生产中模具生产费用已占<br/>产品成本的10~30 %o 随着工业生产的增长和科学<br/>技术的进步, 模具技术———特别是制造精密、复杂、<br/>大型、长寿命模具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已经成为衡<br/>量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br/>1. 国内模具工业的现状<br/>近几年来, 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模<br/>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3 %的年增长率。据估算,<br/>1998 年约有生产厂点17000 家, 从业人员50 万,<br/>模具产值220 亿元人民币, 折合26 亿美元。到<br/>2005 年模具产值预计为600 亿元, 模具及模具标<br/>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每年9000 多万美元增长到<br/>2005 年的2 亿美元左右。<br/>目前在模具生产方面, 国内已经能够生产精度<br/>达2μm 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 工位数最多已达160<br/>个; 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 英寸大屏幕<br/>彩电塑壳的注射模具、6. 5 Kg 大容量洗衣机的全<br/>套塑料模具; 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 国内己能生产<br/>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br/>具等等; 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 国内已能生<br/>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br/>模; 在汽车模具方面, 现已能制造新轿车的部分覆<br/>盖件模具; 其它类型的模具, 例如子午线轮胎活络<br/>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 也都达<br/>到了较高的水平, 可以替代进口模具。<br/>国内已经认识到了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基础<br/>地位, 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 增大了用<br/>于模具技术进步的投资。目前, 从事模具技术研究<br/>的机构和院校已有30 余家, 从事模具技术教育培<br/>训的院校已超过了50 余家。<br/>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瞩<br/>目的发展, 但是在模具制造精度、模具寿命及模具<br/>生产周期等方面,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br/>的差距。例如, 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br/>比重还比较低, CAD/ CAE/ CAM 技术的普及率不<br/>高, 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等等。<br/>2. 模具工业的发展趋势<br/>目前,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模具工业的<br/>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适应用户对模具制造<br/>的短期交货、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要求, 模具产<br/>品必然会有如下发展趋势:<br/>(1) 模具日趋大型化<br/>一方面是由于用模具成形的零件日趋大型化,<br/>腔(现在有的已达一模几百腔) 的结果。例如: 自<br/>动扶梯整体梯压铸模外形尺寸达1850mm ×<br/>l310mm ×l250mm , 重量达22t 。<br/>(2) 模具的精度越来越高<br/>现在模具的制造精度已达2~3μm , 不久lμm<br/>精度的模具也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br/>的提高, 有些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会在lμm 以内,<br/>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br/>(3) 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br/>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是在多工位级进模的基础<br/>上开发出来的。一副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形零件<br/>外, 还担负着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br/>务。这种多功能模具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单个零件,<br/>而是成批的组件。如触头与支座的组件、各种微小<br/>电机、电器及仪表的铁芯组件等等。<br/>2. 1  在模具设计中全面推广CAD/ CAM/<br/>CAE 技术<br/>模具CAD/ CAM/ CAE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br/>个里程碑, 实践证明模具CAD/ CAM/ CAE 技术是模<br/>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模具CAD/ CAM 技<br/>术的硬件和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br/>受的程度, 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br/>21111  微机CAD/ CAM/ CAE 将发挥越来越<br/>重要的作用<br/>在90 年代, 能进行复杂形体几何造型和NC<br/>加工的CAD/ CAM 系统主要是在工作站上采用U2<br/>NIX操作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随着微机技术的突<br/>飞猛进, 在90 年代后期, 新一代的微机CAD/<br/>CAM 软件不仅在采用诸如UNRBS 曲面、三维参<br/>数化特征造型等先进技术方面继承了工作站级<br/>CAD/ CAM 软件的优点, 而且在Windows 风格、<br/>动态导航、特征树、面向对象等方面具有工作站级<br/>软件所不能比拟的优点。<br/>21112  基于网络的CAD/ CAM/ CAE 一体化<br/>系统将走向成熟<br/>最新的CAD/ CAM 集成化系统Delcam’s Power<br/>Solution 覆盖了几何建模、逆向工程、工业设计、工<br/>程制图、仿真分析、快速原型、数控编程、测量分<br/>析等领域。系统的每一个功能模块均可独立运行,<br/>又可通过数据接口与其它系统相兼容, 并能按使用<br/>要求进行组合, 形成专业化的CAD/ CAM 系统, 做<br/>到了开放性、兼容性和专业性的统一。<br/>21113  CAD/ CAM 软件的智能化程度正在逐<br/>渐提高<br/>由于在现阶段, 模具设计和制造在很大程度上<br/>仍然依靠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的经验, 仅凭<br/>CAD/ CAM 软件有限的数值分析功能无法为用户提<br/>供完善和正确的设计结果, 因此软件的智能化功能<br/>是必不可少的。面向制造、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功能<br/>是衡量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br/>标志之一。<br/>例如, Cimat ron 公司开发的注塑模具专家软<br/>件, 能方便地根据脱模方向自动地产生分模线和分<br/>模面, 并在此基础上自动地将工件分为型腔与型芯<br/>两部分。在模架的设计过程中实现了模架零件的全<br/>相关, 并能自动产生材料明细表和供NC 加工的钻<br/>孔表格。在NC 加工方面, 实现了智能化的粗加<br/>工、加工参数的设定以及对整个加工过程和加工结<br/>果进行校验分析, 这些智能化的功能都可以显著地<br/>提高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br/>21114  模具3D 设计与3D 分析的重要性更加<br/>明确<br/>目前一些专业注塑模设计软件均采用3D 设<br/>计, 在3D 型腔和型芯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交互方法<br/>进行3D 的模架配置和3D 的典型结构设计, 十分<br/>先进。<br/>2. 2  快速原型制造(RPM) 及相关技术将<br/>得到更好的发展<br/>快速原型制造(RPM) 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br/>的, 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和新材<br/>料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RPM 技<br/>术基于新颖的离散/ 堆积(即材料累加) 成形思想,<br/>根据零件CAD 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br/>体(模型) 制造, 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模具制造。<br/>RPM 技术首先是通过立体固化( SlA) 、叠层<br/>实体制造(LOM) 、激光选区烧结(SLS) 、三维打<br/>印(3D —P) 、熔融沉积成形( FDM) 等不同方法<br/>得到制体原形, 然后通过一些传统的快速制模方法<br/>(如精密铸造、粉末冶金、电铸或焙射(热喷涂)<br/>等) 获得长寿命的金属模具或非金属的低寿命模<br/>具。用这种方法制造模具有技术先进、成本较低、<br/>设计制造周期短、精度适中等特点, 模具设计制造<br/>周期仅为传统设计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 3 和成本<br/>的1/ 4 左右。<br/>213  新设备、新工艺将得到更广泛应用<br/>2. 311  高速铣削(HSM) 加工将成为模具<br/>主要加工方法<br/>HSM (指主轴转速在10000r/ min 以上的高速<br/>加工是模具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发展的高<br/>速铣削加工机床, 主轴转速可达40000~100000r/<br/>min , 快速进给速度可达到30~40r/ min , 加速度<br/>可达1g , 换刀时间可提高到l~2s。这样就大幅度<br/>提高了加工效率, 并可获得Ra ≤lμm 的加工表面<br/>粗糙度。另外还可加工硬度达60HRC 的模块, 形<br/>成了对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挑战。<br/>2. 3. 2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将得到发展<br/>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br/>术, 它是用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做三维或二<br/>维的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 , 不再需要制造复<br/>杂的成形电极, 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br/>大发展。<br/>21214  新的表面精加技术将得到研究和开发<br/>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br/>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目前仍以手工抛光<br/>为主, 不仅效率低(约占整个模具生产周期的1/<br/>3) , 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 制约了我国<br/>模具加工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 研究抛光的自动<br/>化、智能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br/>另外, 由于模具型腔形状复杂, 任何一种研磨<br/>抛光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 应注意发展特种研磨与<br/>抛光方法, 如挤压衍磨、电化学抛光、超声抛光以<br/>及复合抛光工艺与装备, 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br/>2. 3. 3  塑料模具中热流道等技术将得到发<br/>展和推广<br/>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塑料注塑模浇注系统的一<br/>种先进技术, 是塑料注塑成型工艺发展的一个热点<br/>方向。塑料在热流道中始终维持熔融状态, 不需要<br/>随着成品一起推出, 因此在注射模中采用热流道可<br/>以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及改善塑<br/>件质量等。国外热流道技术发展很快, 许多塑料模<br/>具厂生产的模具已有一半用上了热流道技术, 效果<br/>十分明显。而国内的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尚处于逐步<br/>应用开发阶段, 在注射模中所占比例仅为2~3 %<br/>左右。所以其前景很好, 潜在的市场也非常大。<br/>2. 4  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br/>模具标准件在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质量和<br/>降低成本等方面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国内模具标准<br/>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估计目前模具标准件使用覆<br/>盖率已达到30 %左右, 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80 %<br/>左右。为了适应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标准化工作必<br/>须进一步加强, 模具标准化程度要进一步提高。<br/>2. 5  新材料和先进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更<br/>为普及<br/>在模具的选材上, 可选用优质钢材(如硬质合<br/>金、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 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br/>理技术来提高模具寿命及满足特殊产品的需要。<br/>模具热处理发展的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br/>具表面处理除完善普及常用表面处理方法即扩渗<br/>(如渗碳、渗氮、渗硼、渗铬、渗钒等) 以外, 应<br/>发展设备昂贵、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 TiN、<br/>TiC) 、等离子喷涂等技术。<br/>216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逆向工程、并行<br/>工程和虚拟技术成为现实<br/>高速扫描机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模具扫描<br/>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br/>所需的诸多功能, 大大缩短了模具的研制制造周<br/>期。有些快速三维扫描系统可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br/>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通<br/>过软件可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及<br/>不同格式的CAD 数据, 用于模具制造的逆向工程<br/>和并行工程。<br/>3. 结束语<br/>模具工业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 在国外比<br/>新兴的电子工业发展都要快, 在中国20 世纪九十<br/>年代的发展速度为12 % , 预计未来五年每年将会<br/>达到15 %的速度。因此我们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br/>模具人才, 提高模具设计及制造水平, 使我国的模<br/>具工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br/>参考文献<br/>汪克飞, 杜济美, 程德华. 我国紧固件行业模<br/>具生产现状[J ] . 模具技术, 1992.<br/>(责任编辑 李学锋)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模具业的发展及改进措施<br/>胡兴军<br/>国家的/ 0 1至/ 0 /2,甚至更短。模具生产周期却比国际<br/>先进水平长许多。此外,开发能力较差,经济效益欠<br/>佳; 与国际水平相比, 模具企业管理上的差距更大。<br/>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低,模具材料及模具相<br/>关技术落后,也是造成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大的重要<br/>原因。模具材料性能、质量和品种是影响模具质量、<br/>寿命和成本的重要因素。国产模具钢品种、规格不齐<br/>全, 低档次产品多, 高质量、高性能的高端产品少,<br/>加工高端模具所需的模具钢相当部分依赖进口,加工<br/>模具所需的其他材料诸如塑料、板材的性能也不如人<br/>意,加之工艺设备落后,直接影响国产模具水准的提<br/>高。<br/>!" 装备水平落后<br/>近年来,我国机床行业已经能够为模具制造业提<br/>供比较成套的精密加工设备,但与国外装备相比,差<br/>距仍然较大。模具企业总的工艺装备水平比国外发达<br/>国家落后,特别是设备数控化率、!340 !35 应用覆盖率<br/>要比国外企业相差许多。<br/>#" 高端模具依赖进口<br/>我国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市场利润空<br/>间狭小,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br/>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密、复杂的冲压模具和塑料<br/>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子接插件等电子产品模具<br/>等高档模具仍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近五年来,我<br/>国平均每年进口模具约//61亿美元,1227年就进口了近<br/>/768亿美元的模具,这还未包括随设备和生产线作为附<br/>件带进来的模具。国内模具自配率只有829左右。其<br/>中,市场上中低档模具供大于求,而中高档模具自配<br/>率只有:29。<br/>$" 出口太少<br/>近几年,世界模具市场总量一直保持在;22亿&lt;;:2亿<br/>美元,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一年出口的模具<br/>约占本国模具总产值的/ 0 7, 而我国模具的出口量极<br/>少,虽已向香港、东南亚地区出口模具标准件,但其<br/>数量极为有限。<br/>%" 专业化水平低<br/>我国的模具行业,能被称作龙头企业的少之又少。<br/>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影响,企业内<br/>部设一个模具生产车间,生产的模具为自己企业服务,<br/>这就造成了模具专业厂很少,即使有专业模具厂,规模<br/>也不大。汽车工业正在高速发展,市场又急需精密、性<br/>能稳定的大型模具,虽然有一汽模具制造公司等几家大<br/>型模具公司的努力,对行业有所带动,但其真正的龙头<br/>作用,很难体现。<br/>&amp;" 税负过重<br/>模具行业是增值率高、增值税负较重的基础产业。<br/>据国家税务总局对/万多家工业企业流转税平均负担率<br/>的统计,模具行业比其他行业高出:628个百分点,这与<br/>现代模具产业高投入的产业特点不协调,制约了模具工<br/>业的发展。<br/>三、促进我国模具发展的措施<br/>为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模具工业协会<br/>副秘书长周永泰认为,制定和完善模具标准,组织模具<br/>标准件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提高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br/>率,加快人才培养,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提高制造装<br/>备水平等,是促进我国模具发展的当务之急。<br/>’" 培养模具人才<br/>模具制造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br/>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模具设<br/>计、模具开发、模具维修、!程师、数控编<br/>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招聘频率很高的职位之<br/>一。在各种招聘会上,模具人才也是企业热衷于标注<br/>“急聘”、“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br/>现了“月薪;222元难聘数控技工”,“年薪/;万元招不<br/>到模具技工”的现象。一个拥有经过专业训练在&gt;?@0A、<br/>BC等方面有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人员,<br/>年薪往往超过/2万元。<br/>招聘企业对机械、电子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br/>下,其中模具类职位更是名列前茅。很多企业的人事经<br/>理对模具设计人才和!=!数控加工人才表现出极大的热<br/>情。懂绘图软件、会使用等绘制模<br/>具图纸及加工图纸、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人才和<br/>懂加工工艺、会使用53EDA?!35或BC编写加工程序、<br/>有一定经验的!=!数控加工人才,是目前社会较缺乏、<br/>企业急需的人才。<br/><br/>"业界动态" "业界动态" !" 注重结构调整<br/>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br/>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没有产品的更新<br/>换代,就没有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就没有模具产<br/>品的上规模、上档次。模具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br/>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模具行业<br/>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意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br/>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br/>#" 促进模具标准化<br/>模具标准件的种类、数量、水平、生产集中度等<br/>对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我国模具标准化水<br/>平低,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对模具质量影响较<br/>大,同时还加大了模具制造成本,对模具制造周期也<br/>有很大影响。对此,专家强调指出,一些重要的模具<br/>标准件也必须重点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应快于模具<br/>的发展速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模具标准化水平,<br/>进而提高模具质量, 缩短模具加工周期, 降低成本,<br/>增强市场竞争优势。<br/>$" 发展精密模具<br/>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例如,<br/>在电子产品生产中,制造集成电路的引线框架的精密<br/>级进冲模和精密的集成电路塑封模: 计算机的机壳、<br/>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的制造中的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br/>冲压模具等等, 都是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装备。<br/>精密模具已使模具行业成为一个与高新技术产品互为<br/>依托的产业。由于模具产品的高技术特性,模具企业<br/>只有采用精密装备才能保证其工艺要求。用模具生产<br/>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br/>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br/>的。中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必将对先<br/>进模具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br/>%" 加大设备投资<br/>对模具生产设备的投入是模具升级换代的基础。<br/>因为模具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依赖于生产设备水平<br/>高低。落后的模具生产设备,不可能生产出先进的模<br/>具。这也决定了模具生产厂家, 要想生产先进模具,<br/>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对生产设备进行更<br/>新换代。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10-19 19: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谢谢了
      发表于 2008-10-19 19: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啊 。。。。。。。。
      发表于 2008-10-19 1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啊 。。。。。。。。   
      发表于 2008-10-19 19: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了,谢谢楼主啊。。。。
      发表于 2008-10-19 1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了,谢谢楼主啊。。。。
      发表于 2008-10-19 19: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8-19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