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小男人怕老婆与黄道婆有关! 不止一次的到上海松江乌泥迳,那里至今年还传唱“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织布穿梭”的童谣。
黄道婆,是上海女人翻身得解放的大救星,却是上海男人的克星!
在黄道婆以前的漫漫封建社会里,上海男人和中华民族其他地方的男人一样,在家里是十足的“爷”。
可以看一下中国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的轨迹。
母系氏族时代是女人的“大唐盛世”,随着青铜文明曙光的出现,女人逐渐成为男人的一件东西,纣王为了讨妲姬的欢心,不是随随便便就刨开路上一个妇女的肚子,只为看看里面的孩子是男是女嘛!
那时女人真的就是衣服,朋友也的确是手足!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算你一贫如洗,难为无米之炊,无以款待朋友,只要你有老婆,就杀了女人和朋友把酒三百盏,也会落得个重朋友讲义气,义薄云天的美名!
有个叫石崇的晋代高官,不是和朋友喝酒时,当场杀了丫环泡酒吗?
那时候是男人的狂野年代,却是女人最黑暗的记忆!
博导孔子先生的君君臣臣、夫为妻纲的那一套理论,一直是女人的做人准则!家庭暴力还算是男人有良心,那时女人最悲惨的结局,就是怕男人休了她!只要不把我赶回娘家,挨打算什么?
那个孔雀东南飞的刘兰枝回到娘家不是遭受白眼冷遇吗?那个叫唐琬的即便改嫁又如何,还不是死了!
家庭暴力不是好事,但从一个角度说明男人曾经的家庭地位,曾经的风光无限!至少,男人不像如今的上海小男人,低眉顺眼,小丫环一般!
到了元带,上海男人还是吆五喝六的,在家里“爷”的可以!打老婆更是家常便饭!!!
上海松江的黄道婆,为啥离家去海南岛?
你查一查历史,是被自家男人打的!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黄道婆到海南打工,学得纺纱织布的本领。回到上海,带动松江纺织业的发展,为众多上海女人提供了自食其力的岗位。
黄道婆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1245年,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黄道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生活的重压下,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白天她下地干活,晚上她纺织布到深夜,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沉重的苦难摧残着她,也磨炼了她,有一次,黄道婆被公婆、丈夫一顿毒打后,又被关在柴房不准吃饭,也不准睡觉。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出去另寻生路。她在房顶上掏洞逃了出来,躲在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就随船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即现在的海南崖县、、、、、、
设想当时如果上海男人出门打工会怎样?那一定是处处留情,望穿秋水的一定是黄道婆!沾花惹草像是一条毒蛇,盘踞在每个男人的心里,上海男人见惯了上海的黄脸婆,乍见了海南水一样的女子,哪有不动心的!
也别不信,《孽债》看过吧,都落魄成那样了,还不忘处处留情!真是造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决定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因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女工,而不需要男工。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上海纺织业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如日中天,简直就是武则天,而上海男人则逐渐沦为上厅堂下厨房,洗衣服带孩子的角色!
这在当时的中国,十分罕见!但毕竟“夫为妻纲”的道德准则还是那个年代的主流,所以上海女人虽然地位提高了,在家里可以让男人跪搓板,洗脚板,但出了门,还是给足了男人面子,还不敢太放肆!
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那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上海女人也彻底站起来了!上海女人解放了,上海男人却从此沦陷了!
因为有毛主席“男女平等”的最高指示,上海女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男人不仅要上班工作,洗衣做饭带孩子,甚至夜里还要给女人捶背、洗脚,早晨倒马桶、、、、、、
“上海小男人”的荣誉称号,自然随着闻名全国的“上海制造”唱响祖国大江南北!上海女人也因此成了全国妇女同志学习“孥夫术”的榜样!
尽管上海男人不愿意接受“上海小男人”的荣誉,但由于上海女人历史遗传的“在外给足了男人面子”的做法,实在让上海男人如饮纯酿,浑身那个爽啊!称自己“上海小男人”又算什么呢?
如今,上海女人在“婚外情”、“包二奶”这些群众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稳稳地守住了“家庭”——这个女人最后的领地!却让上海男人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让全国男人汗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