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3129|回复: 9

      塑膠模具設計經驗之談!(本人原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6 14: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具设计的派别很多,该是集合众人之力来归纳模具设计基准,供有心学模具设计的新手一些准则.
      首先我想先谈谈滑块该放哪一侧(天,地,操作(左)或反操作侧(右)).
      1.宁左右,不上下.
      2.宁下不上.
      要解释,先谈各侧于开模后滑块的定位基本要求:
      1.左右:定位珠(钳).
      2.上:弹簧.
      3.下:挡块.
      以上各侧要多加定位珠,弹簧,挡块当然可以.
      从滑块的定位基本要求可知:
      弹簧是其中最不可靠的元件,尤其是现今很多技术很好的模具师父或老板(甚至是现职设计)并不太了解弹簧压缩率对弹簧弹簧寿命的影响;这也说明天侧是最差的选择.
      但为什么宁左右不下呢?从两方面来看:
      1.不下模维修时,地侧的滑块会搞死人,难拆装又人又危险,甚至模具师父一个不小心忘了装挡块或螺丝,第一模滑块掉下来就挂了.
      2.除非知道成品取出方式,否则当成品或料头刚好卡在滑块上,灾难就发生了.
      以上仅共各位同好在一般情形下参考,当然如果各位碰到抽心60cm也会二话不说把油压缸摆天侧(理由很简单:吊模要求).
      谈了这些其实要告诉模具设计初学者,不要把模具设计当成是3D拆模会了就通了.
      再谈谈弹簧压缩率,我打字很慢,是我不太愿意一次写太多的原因.
      1. 先从弹簧截面谈起:一般有方形和圆形,圆形我不提,因为那种要多长切多长.3年级或4年级的老板最了解如何在上省成本,今天要谈设计基准不适合.
      2.弹簧的基本规格先了解:自由长,压实长,荷重及最大弹簧压缩率.(这是针对模具设计,机构有其他考量,但也大同小异).
      3.红蓝黄各种不同负荷的区别,不再多说请查表.我要说的是弹簧压缩率,弹簧的特性是只要作动行程超过弹性限,寿命就大幅衰退,只讲蓝色,他的弹簧压缩率为40%,如果设计的弹簧压缩率小于40%(给个安全系数35%),很快就挂了.
      4.各位在设计顶出板弹簧有没有考虑到要加挡块限制行程,有没有考虑到要适度增加公模板厚度,有没有考虑到顶出板弹簧距分模面要多少,强度及回位销的咬合(ENGAGE)多长才适当.
      对于上述一些同好所提的几乎是实际的经验,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有点"丈二金刚模不到头",而模具这行实在市要多作多读多接触现场,如此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成为熟手,因为啊...模具实在是令人又爱又恨又怕受伤害,真正遇到瓶颈时没有前辈或朋友帮忙,简直要自杀,以下是我个人设计流程经验,觉得好可作参考,不好时请指教:
      模具设计(或与客户检讨)注意事项
      1部品材质(ABS..PC..POM……)
      2.缩水率
      3.模具穴数
      4.模具结构是否稳固(滑块,斜梢….)
      5.模具钢材及是否热处理(NAK-80..SKD-61..P20…….)
      6.模具制作标准(DME..HASCO..FUTABA..自制………)
      7.有无镜射
      8.是否有易损坏之零件
      9.公差要求
      10.进料方式
      11.温度控制方法
      12.成型机有无限制大小
      13.模具交期,与成本要求
      14.模具零件可否以标准零件替代
      15.有无辅助机构(油压.气压,温度感测器…)
      16.有无附属零件(如埋入射出零件)
      17.穴号位置
      本来不想这么早讨论模具标公差的问题,是担心战线会拉了太长了,无法炮火集中在主题上,但看到很多朋友很关心这个问题,就先提出来讨论讨论.
      举个例子: 40 PIN的CONNECTOR, PIN的宽度公差0.02, PITCH 公差0.02,40 PIN的总长公差0.10,这40片入子送去给加工场研磨,每一片入子的公差如何标?0.0025?太精密了吧,我来标只会在注明40片的积累公差是0.10,这是成品本身要求的公差转移到模具公差而已,其实这种模子我没做过,以上是用头壳想的,如果有错请指正.讲了这么多其实要让各位客官了解什么是成品本身要求的公差,什么是模具本身要求的公差,成品本身要求的公差就交给机构设计去烦恼吧.这样讲吧,机构设计的公差是给成形厂及品管用的,模具本身要求的公差才是模具设计本身要注意的,先讲好以上讲的是称职的机构设计,免的又被捉包.
      各位客官有看过合阿达利吧,师父为何要再配合面上研磨完了又何模,重复同样的步骤,如果各零件模具设计都有标公差还要合模干什么,慢慢算给你听.假设3条会出毛边,也就是积累公差3条内,公模  仔的孔有公差,公模  仔有公差,滑块有公差,母模定位挡块有公差,现在只提一个方向的公差,平均分摊各0.75,谁敢加工?三个方向都考虑的话,已经不是谁敢不敢做的问题,而是做不做的出来的问题. 提个问题大家想想,看要如何标公差: 现在要做一个圆形的平板,客户要求 P.L.毛边1条以下,3条会出毛边,1模一穴,公母模圆形穴大小与位置公差如何标,改成一模四穴又如何标?成品标示公差 +/-0.10.
      理想与实际总是有差距的,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比较能达到预期.
      在7年前第一次被日本客户要求标公差时,我当时满肚苦水,但客户只跟我说:>>模具零件(模仁,入子,滑块...)一定会坏会损耗,当损坏时是要下模量测后再维修,还是先依图订制零件,待零件完成后再下模维修替换,你们公司是精密模具厂,但有多精密,有数据吗.<<顿时真的很想将这小日本鬼子凌迟至死,但话说回来我们真的哑口无言,当时台湾的模具品质不是都由师父控制吗,而好师父之所以会有好品质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自己有一套公差,品质不好的师父就是少了那份公差,也就是经验,现在我们请的师父只要求依图施工依公差加工,从那时开始公司就开始订定公差,所有零件一定要一尺寸量测
      到现在我还是继续要求朋友们要标公差,其实多一,二天标公差并不会真的耽误工作,因为这1~2天与整个模具交期还是小巫见大巫,如果真的很赶,请设计者先出图,随后花1天再标公差,完整后才正式出图,并更新图面
      以前师父或公司再比模具品质好坏时会这么说,"我模具经验有10年20年经验,我们公司开模有10年20年 历史"现在应该说"我加工精密度0.01以下,我配合公差0.005以下" 上述两种讲法那一种品质可信度高
      标公差不是在找碴,而是将模具品质数据化,而至于师父遵不遵守,除了考验设计者的功力外,公司的要求更是重要........................
      上面所说的不是理论也不是理想,因为模具的先进国家早已是如此,台湾也因该如此,习惯标公差后,不标反而觉得图面不完整
      ------------------------------------------------------------------
      我常把设计当做一种艺术,即使一张工程图都要求在一定的完美程度;无论标注箭头比例;字体大小;布局摆设都得恰到好处;有人会说:没有人会容许把一个工作当艺术一样慢慢摸;重点是,够专业的人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一个艺术品上,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这篇发言很自大;但这绝对不是我的目的,而是现今设计软件发展既快速又便利;很多年轻人忽略了务实面(基楚加工)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更看不惯有些三流的设计人员以为身为现场师傅上游单位(非上级单位),即目中无人不知谦卑讨教;想请问自称设计工程师的人,钻头怎么磨?攻三分(3/ 螺丝的牙要钻多大的孔?nak-80? pds-3?
      相信到这里讨论的朋有都有一份肯上进的心,更能虚心讨教,懂的人亦不吝赐教;没有任何利益考量;为技术与学术共同开创一片天;更盼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有所收获,
      手酸了 ,我可不想在这写本模具设计指南.
      还有很多可谈,但我想这只是抛砖引玉,也许有机会聊聊量产性的问题.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共同勉励
      "技术领域,永无止境,不应该局限在狭隘思维"
      "广域思考方式,多方尝试求证,没有突破不了的空间"
      欢迎各模界人士回帖谈谈自己的经验,谢谢!

      [ 本帖最后由 Buildy 于 2007-12-6 16: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9: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写下自己的工作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无私的奉献,才有回报!:handshake
      发表于 2008-1-12 17: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KAO...搬我的东西来这里弦...好意思吗?
      发表于 2008-1-12 22: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有道理!还有下文吗?
      发表于 2008-1-13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说两句吧........
      就我所在的厂而言......我一个人做了模具设计所有的事情..从想结构到出图,分模等....当然,我们的模具谈不 上精密.每天都忙死,.......就谈要标公差,真的只能说心有力而不足也...虽然也找到了各专业模具公司制造标准,(外发模具合作厂商的标准)但真的实用的时候...基本上公差还是由师傅从产品图上拿的......从大的方面来讲....产品大尺寸的控制也很头疼的了...
      还有就楼上行位位置发表下意见吧..........那些都是针对极其简单的产品而言的,一般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还有很多比行位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优先关注....从产品基准位选择,取数.......其实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基本上说模具没有所谓一层不变的标准,就看设计人员自己取舍了.....每个人的依据不一,做的方法都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08-1-13 16: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长虹的?我是204的!!!
      发表于 2008-1-13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主是很有现场经验的,前边的5点,算是普通模具设计定律了,或有益,或有害,都有很多很多……
      每个人对此可能都有自己的很多心得,谢谢楼主的经验借鉴。
      不过,有一点我想问一下,因为一楼谈到公差的问题,这是一直以来许多公司都很困惑的问题。
      1,图纸上详细的标注公差是对的。但如果加工偏出公差的工件是否可以用,是否特采,由谁来特采?
      2,当然也可以规定普通的公差带,用标注的精度来确定公差的大小,根据加工的工艺来确定标注的精度。
         成型部分的公差应该是多大呢?不知道贵公司是怎样确定的?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是否要尽可能减少2D图纸的表达,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呢?
      以上请帮忙检讨一下?
      谢谢啦~~!
      发表于 2008-1-15 2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受益了解!!!!!!
      发表于 2010-4-22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有道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18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