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1891|回复: 9

      模具制作维修指导书(觉的好请留个抓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6 2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
          1.必须在模坯外侧端面上方(方铁)用铣床加工模具编号,字高度40mm,深度0.5mm,字体为等线体。
          2.
      每一块模板上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
          3.
      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必须是公制规格,而付加工模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
      二、撬模位
          1.每一套模具均在B板(动模板)上四个角铣出撬模位,以便FIT模及修模用。
      三、码模坑:
          1.非工字模胚均需要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尺寸而定。
      四、码模螺丝孔:
          1.每套模具均要在动模底板,定模面板上开码模孔。
          2.
      孔距尺寸需根据注射机型确定
      五、顶棍孔
          1.动模底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棍孔,直径Φ2540mm
          2.
      小型模具只需开一个顶棍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顶棍孔以上,大型模具即需开五个孔
          3.
      顶棍孔径及位置根据注射机型实际尺寸(设计尺寸)
      六、定位圈
          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
          2.
      定位环尺寸应根据注射机型墙板孔径确定;
          3.
      定位圈直径公差为0.20.4mm,凸出模面板高度最小810mm
          4.
      模具与机板的定位圈(法兰)的标准尺寸100mm-0.20^-0.40mm
      七、先复位装置
          1.当顶针司筒与行位顶出装置相干涉时,必须在模上设有先复装置,不尽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以免日后弹簧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司筒相碰撞。
          2.
      必须在顶针板与动模板间装行程开关,以确保先复位装置有效后方可通电合模。
      八、顶针板导柱导套
          1.顶针板长12或以上,或工模排位偏中;
          2.
      配置较多小顶针且直径在2mm以下;
          3.
      配置较多司筒(10支以上);
          4.
      以上三种情形都必须在顶针板上加四支导柱及导套,以保证顶针平衡平稳地顶出胶件。
      九、顶针板弹簧弓
          1.所有模具必须上顶针板上安装四根复位弹弓,以助顶针均匀回缩;
          2.
      采用塑胶模具专用蓝色弹弓,复位弹弓两端磨平;
          3.
      复位弹弓不能压缩大于自由长度的40%需在胶件有效出模情况下在顶针面板上做四个顶出限位钉;
          4.
      复位弹弓固定,必须两端均有固定沉孔,禁止一端沉孔一端磨平面的不可靠做法。
      十、自动脱水装置
        1.细水口模(三板模)必须靠装有拉杆,拉条或回位销,保证水口板及A板的移动至水口自动脱落;
        2.拉条用料厚10mm12mm以上;
        3.拉条螺丝直径不能小于8-14mm
        4.采用B板(动模板)面上装有4粒尼龙胶钉(尼龙拉机),效果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顶针动作
        1.应保证在任何场合都可靠地顶出啤件,并在合模前保证不与其他模具零件相干涉地复位;
        2.顶出时不能使啤件产生变形,顶白及卡滞现象迅速顶出且顶针痕迹不影响啤件外观质量;
        3.顶出应平衡且很顺,不可出现顶针板倾斜现象,顶出不应有杂音产生;
        4.顶出完成后,顶针应自动回缩(除特别模具外)。
      十二、行位动作
        1.滑块(行位)动作应顺滑,保证形件不变行,不可出现死动作,不均匀,松动等现象;
        2.大滑块导滑面要开有油槽;
        3.大滑块须有冷却水道;
        4.滑块与滑座部分配合采用HVE6,不可过于松动;
        5.滑块滑动行程长度过长时,必须在模座上增长导向,通常滑动部分长度做到宽度的1.5倍左右为宜,抽芯时滑块在导向槽内的配合部分,要有滑块滑动部分的2/3管在导向滑槽内;
        6.斜导柱孔与斜导柱配合必须留0.2mm以上间隙,禁止一样大的配合;
        7.斜度导柱的角度小于行位锲紧面的斜度2度,大滑块的锲紧块,必须伸入下模15-20mm,以10度斜面互锁反压;
        8.圆面滑块组合的型腔,纵向与锲向滑块的锲紧面的角度,斜度柱角度分别相差2度,禁止一样度数,模具上方的滑块最终定位必须用弹弓推或拉,形式上不能用波珠,以免滑块在合模时撞伤锲紧块及斜导柱;
        9.所有行位的对擦面必须加装耐磨板,对擦面长30mm,且宽50mm。细行位及行位压板需淬火加硬52度以上,大行位按开模前的要求氮化或加硬。
      十三、吊模孔
        1.小型模具A、B板上下面均作有吊模螺丝孔;
        2.大型模具所有模板均作有吊模螺丝孔,或都二面都要。
      十四、CAV NO.
        1.一模多腔零件必须在非外露面,配合面上打CAV NO.以示区别,在第一次试模前就打好。
        2.CAV NO.字唛位置与设计工程师联系后打上为宜。
      十五、料道形状
        1.原则上采用O形(圆形)料道;
        2.特殊情况采用梯形料道;
        3.料道口的截面大小通常根据产品大小,工模内腔多少面定,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图而定;
        4.料道口形状款式繁多,通常有平逢式,扁形式,点浇式,潜水式,三四爪点浇式,具体料道口尺寸跟实际产品大小相正负,开料道口时流量要分布均匀,通常远离主流道越远料道口逐渐增大,细水口点浇式,原则上要保留有肚脐眼一般平逢入水要开料道口斜位,以免产品胶离十六、异形顶针,镶件
          1.异形顶针镶件可转动时,必须做好防转装置。
          2.
      防转装置必须可靠,单一定向,禁止二个方向定位。(包括司筒针头斜面)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司筒
          1.司筒所有孔必须铰光不能直接钻出,以免烧司筒柱位成形部分,必须加工出啤把,并省光以避免一圈圈或拖胶粉顶白;
          2.
      优先采用标准司筒,严禁成形部分直径多大尺寸就用多大尺寸,司筒尺寸可小于成形柱外径尺寸;
          3.
      为避免司筒与司筒配合出现偏心,司筒头部切割量不能超过10 mm长,在设计请购必须重点考虑确定尺寸。
      十八、排气槽
          1.定模板(A板)导套背面必须铣排气槽,以免形成真空影响啤塑及FIT模,增加开锁模的液压能量有损机件;
          2.
      为保证高速注塑,需有所有模具分型面最后溶接部位及料道口尽头必须开出排气槽;
          3.
      排气槽深度见参数:ABS、AS、PS:0.03mm,PC、PE、PP、POM:0.02mm,PA尼龙0.01mm
          4.
      为精确排气位置,排气槽可在第一次试模后再加工,开排气槽必须用磨麻或铣床加工,禁止打磨机加。
      十九、工模生锈
          1.模具制造过程所有加工零件在暂停加工后必须涂上防锈油,以免生锈;
          2.
      模胚外侧在拆模后亦要喷防锈油,以防生锈;
          3.
      新模制造完毕时均不可有锈痕。
      二十、顶针司筒烧伤
          1.新模不可存有顶针司筒烧焊等缺陷。
          2.
      顶针孔司筒孔必须较光。
          3.
      顶针孔司筒针固定沉孔底部必须做平底,,轴向配合间隙不大于0.15mm
          4.
      顶针司筒与型芯配合隙孔径公差为H7。
          5.
      顶针司筒与孔之间必须喷上高温顶针油。
          6.
      顶针必须高于型腔面0~0.5mm禁止低于后模面。
      二十一、冷却水出入标记
          1.冷却水出口必须打“OUT”“O”字唛,入口必须打“IN”“I”
      二十二、顶针头打记号
          1.顶针固定板必须打上记号,记号应相同且在同一方向,以便修改模;
          2.
      镶件与固定件板之间亦必须打上记号,以防装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1: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板凳 的帖子

      二十三、分型面高出模胚面
          1.通常分型面高出模胚面0.1-0.5mm。
      二十四、滑块、斜顶块退磁
          1.运动部件(滑快、斜顶块、锲紧块)磨削后必须退磁,以免烧伤运动部位及在磁性吸力作用下,滑块离开后即又回原位置,当二次合模定会撞伤滑块。
      二十五、流道抛光
          1.流道必须抛光,严禁在流道上打凹凸,以免影响注塑流动性及啤塑外观;
          2.主流道长度在结构许可的条件下小于60mm。
      二十六、流道及入水是否合理
          1.流道设置应保证入水平衡及减少水口料,流道转折处必须设置冷料穴;
          2.优先采用热流道潜水口以节省水口用料,入水保证产品要求尽可能减少辅助人工费用。
      二十七、内外模平面必须平行,4支回针高度要一致。
      二十八、水口板动作必须平衡均匀拉开,行程合理。
      二十九、省模必须保证不粘模,不顶白,必须满足产品要求。
      三十、辅助柱(模顶、撑头)
          1.模具尽量设置辅助柱、尽量设在中央及尽量大直每径;
          2.辅助柱必须用螺丝固定在动模底板上;
          3.辅助柱长度应长于工模方铁高度的0.1——0.25mm。


      [ 本帖最后由 小猪头 于 2009-3-16 21:2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冷动水
          1.所有冷却水必须保证均匀且充足,冷却水直径不能小于Φ8mmΦ3/8″,除非结构不允许;
          2.
      密封胶圈在加工时必须高出0.5mm
          3.
      做水压试验,在8Kg压力下,5分钟不漏水。
      三十二、氮化
          1.开模前除了特定所有的钢料外,在所有工程全部完成后,必需表面氮化,氮化有以下两个规定:
          1)
      所有动件(包括行位、斜顶、擦穿位、斜铲)等,这些部件固定需要氮化。
          2)
      个别工模需要全部氮化(包括PC、尼龙加铁……等工程料,这些工模在开前必需会特别提示全部氮化。
      三十三、第一次试模
          1.新模具第一次试模时,模具外形必须锣上本公司模具型号及中文名称;
          2.
      新模具第一次试模必须装有动定模标准定位件,四边各一个。
      三十四、新模具必须是标准模架(做模商需列出采用哪间的标准模架资料经本公司)。
      三十五、新模具模芯四角位必须做模芯定位。
      三十六、所有模具要装动定模锁扣。
      水口后增加辅助人工工作量。
      发表于 2009-3-16 21: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  谢谢了 07em49 07em36
      发表于 2009-3-16 23: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全面
      发表于 2009-3-16 23: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的指导书,收藏了
      发表于 2009-3-17 13: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文章,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细节上的处理不容忽视,很多模具大家都会设计都会做,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新品模具完成后,在制作备模过程中为追求快速完成进行量产,忽略细节、粗枝大叶。结果是小问题不断,在试模生产中总停停修修,不仅生产计划跟不上,还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很设备,得不偿失。指导书虽好,关键还是要人去执行,如果只把《制作维修指导书》当年画挂在墙上的,那么除了浪费纸和镜框外没什么特别意义。文章不错,建议给猪头加分。呵呵07em36 07em36
      发表于 2009-3-17 14: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古董资料滴,鉴定完毕07em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20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