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1935|回复: 10

      [分享] 冲压工艺中几何及内圆角对模具应力产生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0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简介
      金属成型过程中,分析模具故障是重要问题之一。21世纪初,大多数研究专注于理论和数字化方法。上限分析,冲击接触程序以及有限元法,是分析冲压工艺的三种主要方法。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有限元法成为突出的分析技术。
      ltan及其合作者讨论了锻造工具失败的原因,并且展示了可应用于工序和工具设计的疲劳分析理念。在其两页的文章中,他们使用冲剪载荷作为边界力来分析成型过程中所受的应力情况,并且确定故障出现的原因。在此理念下,他们也给模具设计提出了建议。

      在这篇文章里,用线性应力分析3D模拟图,因此,应力图用来解释裂纹产生的原因。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减少应力集中以优化模具的建议。为了优化模具设计,“几何及内圆角对模具的影响”放在简化的轴形图上讨论。
      2 问题说明
      本项研究专注于典型金属成型过程中模具的线弹性应力分析。如图1所示。图2 中,上表面的半月形模块向下朝轴环内的工件运动,模块嵌入工件内。反复操作后,模具上出现裂纹:1,当模具碰撞工件时,在半月形模块和一个边缘之间出现裂纹1(2) 反复碰撞后,模具圆角上出现裂纹2.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标:(1)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2)研究几何及内圆角的作用。
      3
      模拟和分析

      对于案例1中所使用的两个网络格,如图4ab所示,最大主剪向力分布在圆角区内。此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网格图受力区分布一样。因此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

      Altan 及其合作者展示了模具顶端的轴形受力分析,在他们的研究中,当工件材料向下填充模具和圈之间的空间时,模具的接触面拉长,在承转半径区域,主应力改变方向并且达到一个高的拉力。

        根据他们的分析,导致疲劳故障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当应力超出模具材质的强度时,局部塑性区在第一次循环负载中渐渐产生,并且在接下来的重复负载中经历塑性区。因此,微小的裂纹产生。第二,主应力拉伸致使微小的裂纹产生并最终导致其扩大。

      5a图所示,Von Mises应力分布,在半月形模块和内圆区产生较高的应力。加入接触面压力保持增长,塑性区在这两个区域内首先出现。

      5b图展示最大主应力分布。为了展示裂纹1出现的区域,图5C提供乐儿放大的受力图。很明显,在半月形模块和自由边之间存在25.5MPA的里,这也是导致裂纹出现的原因。当裂纹增加至1-2个格时,导致裂纹产生的应力必须与此平面平行。图5b图显示最大主应力在节点145上的方向,此图也确认了裂纹1相当于1-2个点。


      反复撞击后,裂纹2出现在圆角区,因此而导致疲劳故障增加。
         此研究中的区域与Altan机器合作者所研究的非常相似。然而,当前问题中,此区域没有接触应力。图5b图所示,在圆角区域最大的主应力都是收缩的。图5e图所示,在圆角区有大约30MPA的剪应力。此剪应力好像是导致裂纹产生和扩大的原因。
         4.2.4
      优化方案建议
      第一,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随着h德的加而增加,因此h应该相对小点。
      第二,随着R的变化,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数值趋势不同。如果最大主应力是导致模具失败的潜在原因,那么R应该减小。相反,如果最大剪应力是潜在原因,R的数值应该变大。一般来说,R的数值在1.5毫米到2.0毫米之间。
      第三,r2/r1小于2时,r2/r1对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影响深远,然而趋势不同。如果主应力生活imoju失败的原因,r2/r1的比值应该增大,反之则要缩小。
      5
      总结
      使用有限元法 分析应力,使用3D模型分析裂纹的机械法。这种方法不仅预测了裂纹产生的原因,也预测了裂纹扩大的方向。
        另外,使用2D模型研究模具图形和内圆角在应力分布上的影响。模型设计上给予大致的指导方针。在模具设计的其实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和开销,有限元法可以预测模具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实验结果在模具设计理论和工业生产中都有使用价值。
      发表于 2011-4-14 0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来这久了,终于碰到一高手了。不错不错!其实这个东东是我们在模具这块第一时间要考虑的东西,但往往很少有人去思考过这个,总是在模具开了之后问题出来了慢慢在这方面来做猜测去解决,甚至有人根本都不大了解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0: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这个是我翻译的外文论文的一部分,不好意思了
      大侠啊,请问3MM厚的盖板零件上冲18的孔,要求公差等级为IT7级,就是上偏差0.021,下偏差为0,请问放在复合模里怎么冲裁啊,还是先冲出来后再进行精加工
      发表于 2011-4-14 10: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不完整?我要的不是多少孔的问题?多大才是关键
      发表于 2011-4-14 10: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后面单位?产品尺寸?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0: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楼 的帖子

      我还有一篇帖子,上面有图,尺寸是mm的,我试试发个零件图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4-14 11: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孔距的尺寸你可千万不要疏忽了,你得好好想想什么叫复合模?能够精准定位多工序一次冲裁的模具我们才定意它叫复合模哟。做二次精冲你的孔距是相对没有把握优势的。当然只是做低端的我个人观念。看还有没高人来点津?
      发表于 2011-4-14 1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楼主发的资料跟问的问题很不相干
      发表于 2011-4-14 1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怎不相干?冲裁力和材料应力怎和这产品不相干?难道你说他这不是冲压件?楼上兄弟可能很资深了,但还有待提高哟!
      发表于 2011-4-14 12: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是表面不相干,内在的东东大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30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