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金属成型过程中,分析模具故障是重要问题之一。21世纪初,大多数研究专注于理论和数字化方法。上限分析,冲击接触程序以及有限元法,是分析冲压工艺的三种主要方法。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有限元法成为突出的分析技术。
Altan及其合作者讨论了锻造工具失败的原因,并且展示了可应用于工序和工具设计的疲劳分析理念。在其两页的文章中,他们使用冲剪载荷作为边界力来分析成型过程中所受的应力情况,并且确定故障出现的原因。在此理念下,他们也给模具设计提出了建议。
在这篇文章里,用线性应力分析3D模拟图,因此,应力图用来解释裂纹产生的原因。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减少应力集中以优化模具的建议。为了优化模具设计,“几何及内圆角对模具的影响”放在简化的轴形图上讨论。
2. 问题说明
本项研究专注于典型金属成型过程中模具的线弹性应力分析。如图1所示。图2 中,上表面的半月形模块向下朝轴环内的工件运动,模块嵌入工件内。反复操作后,模具上出现裂纹:1,当模具碰撞工件时,在半月形模块和一个边缘之间出现裂纹1;(2) 反复碰撞后,模具圆角上出现裂纹2.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标:(1)确定裂纹产生的原因,(2)研究几何及内圆角的作用。
3
模拟和分析
对于案例1中所使用的两个网络格,如图4中a和b所示,最大主剪向力分布在圆角区内。此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网格图受力区分布一样。因此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
Altan 及其合作者展示了模具顶端的轴形受力分析,在他们的研究中,当工件材料向下填充模具和圈之间的空间时,模具的接触面拉长,在承转半径区域,主应力改变方向并且达到一个高的拉力。
根据他们的分析,导致疲劳故障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当应力超出模具材质的强度时,局部塑性区在第一次循环负载中渐渐产生,并且在接下来的重复负载中经历塑性区。因此,微小的裂纹产生。第二,主应力拉伸致使微小的裂纹产生并最终导致其扩大。
图5中a图所示,Von Mises应力分布,在半月形模块和内圆区产生较高的应力。加入接触面压力保持增长,塑性区在这两个区域内首先出现。
图5中b图展示最大主应力分布。为了展示裂纹1出现的区域,图5中C提供乐儿放大的受力图。很明显,在半月形模块和自由边之间存在25.5MPA的里,这也是导致裂纹出现的原因。当裂纹增加至1-2个格时,导致裂纹产生的应力必须与此平面平行。图5中b图显示最大主应力在节点145上的方向,此图也确认了裂纹1相当于1-2个点。
反复撞击后,裂纹2出现在圆角区,因此而导致疲劳故障增加。
此研究中的区域与Altan机器合作者所研究的非常相似。然而,当前问题中,此区域没有接触应力。图5中b图所示,在圆角区域最大的主应力都是收缩的。图5中e图所示,在圆角区有大约30MPA的剪应力。此剪应力好像是导致裂纹产生和扩大的原因。
4.2.4
优化方案建议
第一,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随着h德的加而增加,因此h应该相对小点。
第二,随着R的变化,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数值趋势不同。如果最大主应力是导致模具失败的潜在原因,那么R应该减小。相反,如果最大剪应力是潜在原因,R的数值应该变大。一般来说,R的数值在1.5毫米到2.0毫米之间。
第三,当r2/r1小于2时,r2/r1对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影响深远,然而趋势不同。如果主应力生活imoju失败的原因,r2/r1的比值应该增大,反之则要缩小。
5
总结
使用有限元法 分析应力,使用3D模型分析裂纹的机械法。这种方法不仅预测了裂纹产生的原因,也预测了裂纹扩大的方向。
另外,使用2D模型研究模具图形和内圆角在应力分布上的影响。模型设计上给予大致的指导方针。在模具设计的其实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和开销,有限元法可以预测模具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实验结果在模具设计理论和工业生产中都有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