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26 19: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之前的模拟考试,满分900分,平常都考700分以上,但这次,苟晶只考了500分出头。
第二次是1998年,再次冲击高考的苟晶只比第一次多了两分。
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
尽管自己想不通:因为第二次参加高考两周前的那场模拟考试中,苟晶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当时参加模拟的考生有几万人。
二次落榜的1998年8月,也就是第二次高考失败后,苟晶收到湖北黄冈一所中专院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诡异的是,她根本没有报考那所学费昂贵的学校。
但苟晶还是去了这所学校学习。
她被分在发配电专业,整整一年,她什么也没学到。一年半后,苟晶选择了退学。苟晶事后回忆,她就读后发现,班级同学的生源地都很集中:两人来自福建南平,三人来自陕西铜川,其余都是来自山东济宁或潍坊。
苟晶始终认为这里边有猫腻,但这个困扰苟晶多年的疑问,至今都未解开。
对于苟晶来说,这已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苟晶认为,第一次考上大学被人顶替,第二次也有猫腻。苟晶父亲在世时,两次“落榜”的苟晶总感到无颜面对她,十多年来,父女之间,一直刻意回避着这个话题。
中途辍学的苟晶,独自一个人来到浙江打拼。
做过销售,入过传销,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在杭州买了房子。然而,如果没有被顶替,如果她当初拿到了那张本科文凭,会不会不一样?苟晶没有想过,也不愿去想。
2015年,苟晶父亲病重,无意中得知了苟晶高考被顶替一事。苟晶父亲感慨,如果他是一个有本事的爸爸,一个有能量的人,就可以保护苟晶不会被顶替。
问题是,这哪里是父亲的错?他和苟晶妈妈作为农民,省吃俭用能供孩子读书,在当时的农村来讲已非常不容易。苟晶说:“我哪里有资格去怪他们没有能量?我之所以公布,是欠我爸一个答案。”
苟晶父亲一辈子都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一直到去世他都想不通。倔强的她,需要一个真正的答案告慰父亲。
高考,对于所有学子来说,已如独木桥,然而,苟晶艰难地两次跨过独木桥,却被人摘了果子。
你替别人高考,别人替你上大学——一句戏言,藏着多少的悲凉与绝望。
一直沉默不敢言苟晶,看到顶替事件越来越多,决定公开此事,并已向山东省教育厅实名举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