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加工工艺的工时统计时存在的现象: 大部分的模具加工企业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就需要知道员工每个月做了多少工时,以此来计算出每个员工这个月的工资,一般像CNC相对还好,只要你编好程序,软件会给出一个时间,然后你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乘上一个系数基本和实际的工时是比较符合的,误差也不会超过半小时,但是像工艺磨、电脉冲就很难靠公式计算,需要靠经验去预估工时,必须靠人工根据实际的情况去上报工时,既然有工时的上报,后期肯定还要统计、计算、核对,核对的话基本都会存在追溯问题。
例如,工艺磨的操机师傅,他每开始磨一个工件,就需要记一下时间,然后开始磨,磨的过程中需要高度的专注度,尤其是对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工件,等磨完后,可能就忘记之前的时间了,于是就大概的记了一下,尤其是忙的时候,第一件弄完,赶紧就弄下一件了,可能就想不到还要记一下工时,还要写在单子上,于是一天下来,可能就大致的记录下工时,这时候就存在误差,一天天累积下来,一个月的误差就很大了,这样对工资计算很不友好,长期来说,对公司的工艺这块的技术积累也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后续统计时,一些公司可能是主管,一些公司会有文员统计(一年4-5万的人工成本肯定是需要的),由于是纸质单,肯定还会漏填,漏写甚至自己当时明明写的是5小时,但是核对那天看别人那天都是8小时,9小时,觉得肯定是算错了,和文员小姑娘理论甚至吵架,文员小姑娘拿着报工单给他看也不信,问他当时是什么情况,也记不起来,反正就是你给我少算了,小姑娘想着,自己加班加点从一堆山一样的报工单里,一个一个把每个人的工时仔细计算出来,怕算错,还反复核对了几次,结果就还要被骂,不禁哭了起来,哎。。。。。。
图片来源网络
丨传统解决方案: 公司都会做一个报工单,让每个加工人员填写,然后月底统计计算一次,这样的话就会存在上面说的各种问题,这些还都是小问题,加个人,扯来扯去,勉勉强强都能解决,但是统计的工时都是人工在纸上填写,数据不准确、有遗漏不说,还没办法做到数据积累和分析统计,无法分辨出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没法通过积累的数据比对,做到下一次的预估工时更加准确等等问题。
丨云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会根据人员操作时间给出一个实际工时, 2.员工在报工时,可以自主填写一个报工工时。 3.主管可以根据实际去情况最终审核给员工一个确认报工工时 这样月底统计工时的时候只要用系统拉一下每个人最终的确认报工工时就好了,有异议也可以及时处理。
丨工艺员使用后评价: 可以大大节省月底算工时的时间,且有问题在当时就能解决,不用到月底再去对。
丨功能模块: 1.工艺执行—新增上机/结束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