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模具论坛LIAOYAO提出的概念,我这边吸收了一些皮毛,引用借鉴
丨“试模”还是“修模”?: 中小企业中,所谓的“修模”其实就是“试模”,一般生产那边模具拉来了,模具车间这边就按照以前的经验,大概确定是某几项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去改,去试模,每次模具坏了,就按照惯例去“试”,没有真正确定到最核心的问题去改正记录,循环往复,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一家企业做某个产品做了十几二十年的,所有的经验都是口口相传,其实压根就没有任何数据的支撑和积累。例如,钳工老王所在的公司,最基本的他自己最经常修的是那几套模具,哪套模具修的次数最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老王也基本是一问三不知,到了每个月底要做评审的时候,还需要一张一张纸翻出来,一个个统计起来,然后拿去三方评审。
虽然每个月都花大量时间统计每张修模单上的数据,但是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为了应付评审,评审完后,做的数据统计扔哪里去了也不知道,因此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把这些经验真正的数据化,然后记录到公司和个人的知识库。
所以一般模具坏了,老王就拿出他的“三板斧”,其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试模成本,你问老王是根据什么判断这个问题的,他肯定就说,以前都是这么弄的,就是这几个原因,你再问是依据什么原理。你别问,问就是经验,因为我老王修了十几年了,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老王的技术一直停留在他刚入行1-2年的时候,因为老王的公司缺少理论和数据的支撑,导致老王也没意识也不知道从哪里提升,公司也不知道从哪里提升,所以公司的积累其实也是停留在刚成立那会儿。
图片来源网络
丨传统解决方案: 大部分的企业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更别谈解决了。
丨云系统解决方案: 中模云目前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是将所有维修相关的数据全部记录并且分析,先积累下来,将所有数据可视化,因为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得技术大佬,所以大家可以优先把数据记录清楚,后续邀请模具论坛大佬解决问题的时候,大佬们可以直接快速结合数据和实际情况,提升解决效率和效果。
丨维修师傅使用后评价: 终于知道每天做了什么了。
丨功能模块: 1.模具台账—数据分析—模具维修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