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4367|回复: 34

      合理润滑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1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冲压拉深加工油      <br>    一般冲压拉深条件不太苛刻时,可使用普遍全损耗系统油。深拉深对润滑有较高的要求。拉深所用的模具,一般是凸模、凹模和压边圈构成。凸模与凹模的间隙大于板料厚度,由于凹模直径小于坯料的直径,在拉深过程中坯料产生塑性流动,一部分增加制件的高度,另一部分则增加筒壁的厚度。由此看来,拉深过程即是由于坯料受力所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相互作用,使金属内每一单元体之间都产生内应力,在内应力作用下,发生了应变状态,使得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地拉入凹模内,最后成为筒型件。拉深过程的变形点是从坯料的大断面转变成小的断面的筒件。在此过程中,坯料面与模具表面必然接触而产生摩擦,为使摩擦系数变小,减少挤压力,必须使用良好的润滑剂。如果在其它条件满足拉深工艺的前提下,润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拉深力、模具寿命和制品质量等,甚至会成为拉深工艺成败的关键。据资料介绍,在各种工艺中,拉深工艺消耗的润滑剂量最多。<br>  1、拉深成形加工工艺润滑的作用:润滑剂在拉深成形中的作用主要有:1)减少坯件与模具的摩擦,从而降低拉深力。2)有助于金属的流动,提高变形程度,从而减少拉深次数。3)防止工件与模具的粘结,保证良好的脱模效果。4)防止工件表面擦伤和起皱,提高工作质量。5)冷却模具,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br>  2、拉深润滑剂举例:拉深工艺过程中,因材料变形量比较大,要求润滑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而且,成形速度、载荷和金属材质不同,所用的润滑材料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中低碳钢的拉深一般选用动植物油和矿油,有时加脂肪酸皂。对综合性能有特定要求的,则选用含油性剂、极压剂、防锈剂等多种添加剂的拉延油(液)。<br>对于板材成形加工,没有购到合适的拉深油时,常常使用矿油掺填料的办法,掺合的填料有滑石粉、氧化锌、石墨或二硫化钼等。不过,这种润滑剂涂布和清洁都较困难。如果下道工序要求清洗干净的,最好选用水基润滑剂。<br>不锈钢在拉延中容易粘模,加工表面特别容易拉花、起皱,一般含氯化物的油对不锈钢的形成有好的效果。但如单独使用氯化石蜡,对模具和工件有腐蚀性,对操作者皮肤有刺激作用,且清洗困难。近年已有专用的拉深润滑剂产品系列。<br>铝合金拉深一般使用低粘度含油性剂的矿油、合成油或乳化液。对于拉深程度较大的工艺,也用粘度较高的油(含较多油性添加剂和极压添加剂),对于成形速度较高的变薄拉深工艺,多使用可溶性油稀释成乳化液。它除了具有良好的脱模效果外,还必须带走加工所产生的热,同时满足成形件的一些特殊要求。<br>对于精密、高速的冲压拉深工艺,一般采用粘度较低,但润滑性和极压性较优异的润滑剂。<br><br>好文章,用户操作:金钱20,经验10,魅力10,对用户:FANZAI奖励5个金币!
      [此贴子已经被cslelch1于2006-2-12 8:34:2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滑技术在金属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在金属加工设备的工艺润滑中到处存在着摩擦学问题,是摩擦学技术充分发挥和应用的一个很重要领域,只要重视这方面工作,就能促使生产成本降低;能耗下降;污染减少;工艺简化;科技含量提高等。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这一重要手段,现将一些应用实例整理如下。<BR><BR>   1 车床上加工不锈钢件:在C602-1车床上加工不锈钢件(材料Cr18Ni9V,外圆Φ44.8mm,孔Φ15mmX131mm)原采用普通N32全损耗机械油作切削油,刀具寿命短,特别是孔加工刀具平均加工1~2个零件要修磨一次。自改用专用不锈钢金属加工油后在同样工况下刀具寿命延长10倍,且加工出工件表面粗糙度也明显改善。<BR><BR>    2 多轴自动车床切削油与润滑油长期相通怎么办?国产的多轴自动(例C2150-6D六轴自动车床),由于机床自身润滑油箱小(仅40kg),加上润滑系统机油泵出后很难回到原油箱,这样40kg的小油箱开车后不久被吸干。不少机油跑到切削油的大油箱里,为保持平衡,不少机床用户将切削和润滑两只大小油箱联通,造成润滑油箱内全是被严重污染的切削油,致使机床磨损严重、精度下降快。改进办法是:①推广采用切削润滑两用油(例RQ两用润滑油);②在原润滑系统油泵后再加装一只精过滤器,确保机床润滑系统的清洁;③取消切削油箱,采用二硫化钼蜡笔润滑刀具或者采用气相润滑干切削装置等。<BR><BR>   3 高速切削蜗杆是否一定要用氯化石蜡?切削油加氯化石蜡生产效率可提高10倍以上,但氯化石蜡是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长期使用。改用MoS2油剂做切削液,可取得同样的效果。<BR><BR>   4 凸轮轴深孔加工的润滑:某厂加工Φ8mmX800mm凸轮轴深孔时,因切削液选用不当,每加工一件要修磨深孔钻头三次。自从在原切削液中添加5%~7%“ER”金属调理剂后因刀具与工件间润滑性能大大改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工况下,每加工3件凸轮轴深孔才修磨一次钻头,深孔钻头寿命延长9倍。<BR><BR>   5 大型磨床修砂轮时产生火花不匀怎么办?对砂轮进行修整时,时常发生修磨火花不均匀的难题,特别是在微进给(ap=0.015mm)时更严重,为此在机修人员的配合下,笔者在磨头主轴箱(原液体)内加入油性添加剂以提高轴承的油膜强度,这样在修磨砂轮时来自金刚石笔的径向推力传到轴承时不再发生边界润滑,修磨火花就均匀了。<BR><BR>   6 磨床死顶尖的润滑:在磨削细长轴(包括车削)时,死顶尖与工件中心孔间润滑问题往往被当作小事而易忽视,经常随手加些黄油(钙基脂)在顶尖处算润滑了,但有时对一些大工件(细长轴)因负荷重,加上顶尖处润滑脂易被乳化液冲稀润滑失效,结果产生中心孔被咬毛,死顶尖烧伤,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更严重的有时发生顶尖断裂,工件飞出伤人事故。经分析,因工件中心与顶尖这对摩擦副接触面积小,单位面积负载大,润滑条件苛刻所致,后改用既耐水又磨的MoS2锂基脂,上述问题便解决。<BR><BR>   7 带锯断带与润滑剂关系:G4020带锯床生产效率很高,但锯带经常断裂,用摩擦学理论进行分析,原带锯床用普通乳化液润滑性欠佳,工件作用在锯带上摩擦阻力太大,造成环形锯带断裂。为此我们在乳化液中添加3%的MB-202白色固体润滑剂,在同样工况下锯带寿命延长5倍,且锯削切口表面粗糙度大有改善。<BR><BR>  8 轧丝机为何经常漏油?某厂有台轧丝机在加工M10不锈钢螺柱时,因切削液中产生“绒毛”物而堵死回油网,导致机床因回油不畅外溢而漏油,后在原切削液中添加5%JQ-1抗磨剂(广研所研制),就不再发现切削液中有新的“绒毛”产生。原因是轧丝模与不锈钢工件在轧丝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摩擦热与塑性变形产生高温,使原切削油产生化学变化生成“结焦”状的“绒毛”<BR><BR>  9 挤压丝锥加工时的润滑难题:钢件内孔若用挤压丝锥加工成螺纹,属于无切削加工工艺,但此工艺往往因润滑技术不过关而影响了此项先进工艺的推广,因为在挤压过程中因有两种热源产生(即塑性变形热与摩擦热),对摩擦副像摩擦焊接一样把零件与刀具熔化在一起(所谓咬死),从润滑技术角度去分析它是典型的极压润滑现象。为此我们曾用MoS2极压润滑剂涂在挤压丝锥上,解决了这个难题。<BR><BR>小结:<BR><BR>   (1)从上述众多实例中可看出摩擦学润滑技术可在金属切削设备、压力加工设备等金属加工工艺上发挥巨大作用。过去在金加工中出了类似问题总是从刀具角度、硬度、削速度、机床类别选择等方面考虑,而很少从润滑角度去分析与改进所存在问题是不够的。<BR><BR>  (2)在当前大力提倡环保和节能的形势下怎样在金切加工工艺上多推广先进润滑剂及以气相润滑干切削装置等,无污染,少污染加工是更具有重大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成润滑油的选用

          目前合成润滑油已广泛用于各个行业,特别是一些要求较高、环境条件与工况条件严酷的场合,往往需要使用合成润滑油,才能适应。表15-4-1为一些合成润滑油的用途,可供选用参考。<BR>    合成烃:燃气涡轮润滑油、航空液压油、齿轮油、车用发动机油、金属加工油、轧制油、冷冻机油、减震液、刹车油、化妆品油、纺丝机油、润滑脂基础油。<BR>   酯类油:喷气发动油、精密仪表油、高温液压油、真空泵油、自动变速机油、低温车用机油、刹车油、驻退液、金属加工油、轧制油、润滑脂基础油、压缩机油。<BR>   磷酸酯:用于有抗燃要求的航空液压油、工业液压油、压缩机油、刹车油、大型轧制机油、连续铸造设备用油。<BR>     聚醚:液压油、刹车油、航空发动机油、真空泵油、制冷机油、金属加工油。<BR>  硅酸酯:高温液压油、高温传热介质、极低温润滑脂基础油、航空液压油、导轨液压油。<BR>  硅油:航空液压油、精密仪表油、压缩机油、扩散泵油、刹车油、陀螺液、减震液、绝缘油、光学用油、润滑脂基础油、介电冷却液、脱模剂、雾化润滑油。<BR>  聚苯醚:有关原子反应堆用润滑油、液压油、冷却介质、发动机油、润滑脂基础油。<BR>  氟油:原子能工业用油、导弹用油、氧气压缩机油、陀螺液、减震液、绝缘油、润滑脂基础油。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基切削液的分类

      (1)防锈乳化液(L-MAA):由矿油、乳化剂、防锈剂等组成,矿物油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约为50-80%,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与油基切削液相比,乳化液的优点在于冷却效果好,一般稀释为5-10%的水溶液使用,成本较低,使用安全。乳化液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差,易受细菌、霉菌的侵蚀而发臭变质,使用周期短。乳化油行业标准SH 0365-92。<BR> (2)防锈润滑剂乳化液(L-MAB):这类乳化液含有动植物脂肪或长链脂肪酸(如油酸),具有较好的润滑性。缺点是这些动植物脂肪或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易受微生物及霉菌的侵蚀而分解,使用周期很短。为了延长其使用周期,可在乳化液中加少量的碳酸钠、硼砂或苯甲酸钠(约为水稀释后乳化液的0.1-0.3%),可提高乳化液的PH值和增强抗霉菌的能力,延长使用周期。<BR> (3)极压乳化液(L-MAC和L-MAD):这类乳化液含有油溶性的硫、磷、氯型极压添加剂,具有强的极压润滑性,可用于攻丝、拉削、带锯等重切削加工,也用于不锈钢、耐热合金钢等难切削材料的加工。<BR> (4)微乳液(L-MAE):这类乳化液含油量较少(质量分数约10-30%),其中含表面活性剂量大,可在水中形成半透明状的微乳液,乳化颗粒在0.1μm以下(一般乳化液的颗粒&gt;1μm)。微乳液的优点是稳定性较乳化液大大提高,使用周期也比乳化液长。<BR> (5)极压微乳液(L-MAF):含有硫、磷、氯型极压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润滑性,可用于重负荷切削及难切削材料的加工。含有硫、磷、氯型极压添加剂的乳化液和微乳液,要特别注意提高其防锈性能。氯离子的存在很容易对黑色金属产生腐蚀,因此要选择在水中不易分解的含氯极压添加剂。含硫极压剂的乳化液不适合用于加工铜及铜合金。<BR> (6)化学合成切削液(L-MAG):化学合成切削液包括二种:一种是只含水溶性防锈剂的真溶液,如由亚硝酸钠、碳酸钠、三乙醇胺等组成的水溶液。这类溶液具有一定的冷却、清洗、防锈性,不易变质,使用周期较长,但其润滑性和润湿性较差,表面张力较大(与水接近),并且在水分蒸发后在金属表面会留下硬的结晶残留物,所以这类切削液只适合于一般的磨削加工。另一种合成液是由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防锈剂和水溶性润滑剂组成,是一种颗粒极小的胶体溶液。这种切削液表面张力低,润湿性好,渗透能力强,冷却和清洗性能好,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合成切削液由于是单相体系,其稳定性较乳化液好,使用周期较长,但由于不含油,且清洗能力强,很容易把机床导轨面上的润滑油清洗掉,造成刀架移动困难,并在这些可移动部件的接触面容易产生锈蚀,所以在使用合成切削液时要注意加强设备的防锈管理。合成切削液国家推荐标准GB/T6144-85。<BR> (7)极压化学合成切削液(L-MAH):这种切削液是包含有水溶性极压添加剂的化学合成切削液,如硫化脂肪酸皂、氯化脂肪聚醚等,可以使切削液的极压润滑性大幅度提高。含硫的水溶性极压添加剂对铜腐蚀严重,不适宜在铜零件的设备使用,而且一般硫氯型水溶性极压添加剂在水中的稳定性差,易分解出腐蚀性强的硫酸根、氯离子等,对机床和工件会引起腐蚀,必须在切削液中加入防锈能力强的水基金属防锈剂和金属钝化剂。近年来,已开发出非硫磷氯型的水基极压润滑剂,这类润滑剂除有较好的极压润滑性外,还具备一定的防锈能力,对有色金属不产生腐蚀。可扩大水基合成切削液的使用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滑油变质如何鉴别

        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杂质的污染和来自外界的灰尘,运转机件磨损下来的金属屑以及零件受侵蚀而形成的金属盐,使润滑油变质。 <BR><BR>  润滑油变质后呈深黑色、泡沫多并已出现乳化现象,用手指研磨,无粘稠感,发涩或有异味,滴在白试纸上呈深褐色,无黄色浸润区或黑点很多。若不及时更换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经常检查润滑油是否变质并及时更换尤为重要。 <BR><BR>  几种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BR><BR>① 油流观察法 <BR><BR>  取两只量杯,其中一个盛有待检查的润滑油,另一只空放在桌面上,将盛满润滑油的量杯举高离开桌面30-40厘米并倾斜,让润滑油慢慢流到空杯中,观察其流动情况,质量好的润滑油油流时应该是细长、均匀、连绵不断,若出现油流忽快忽慢,时而有大块流下,则说润滑油已变质。 <BR><BR>② 手捻法 <BR><BR>  将润滑油捻在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反复研磨,较好的润滑油手感到有润滑性、磨屑少、无摩擦,若感到手指之间的砂粒之类较大摩擦感,则表明润滑油内杂质多,不能再用,应更换新润滑油。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滑油失效的原因

      1)   高温影响:润滑油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中,会氧化失效,出现变黑、变稠的现象;润滑油内部的腐蚀物增加,如发动机工作中形成的酸性物质等;积炭、油泥、漆膜等物质增加。<BR><BR>2)   杂质: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尘埃、金属磨粒、渗漏物(水、杂油等), 润滑油氧化物以及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等。<BR><BR>3)   添加剂失效:一些润滑油因为其中的添加剂失效或耗尽而性能下降。例如润滑油中的抗磨剂耗尽,会使抗磨性下降。<BR><BR><BR>4)   黏度指数改进剂失效:因为其有机物分子长链断裂,不再具有改善黏温性能的作用。<BR><BR>5)   基础油失效:基础油是添加剂的载体,基础油失效则添加剂就不会发挥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滑油常识

      润滑油的贮存<BR><BR>桶装及罐装润滑油在可能范围内应储存于仓库内,以免受气候影响,已开用的带包装的润滑油必须存储在仓库内。油桶以卧放为宜,桶的两端均需用木楔楔紧,以防滚动。此外应经常检查油桶有无泄漏及查看桶面上的标志是否清晰。如必须将桶直放时,宜将桶倒置,使桶盖向下,或将桶略为倾斜,以免雨水聚集于桶面而淹盖桶栓。水对任何润滑油均有不良影响。<BR><BR>表面看来,水分不易渗透完整的桶盖而进入油桶内,然而储存于户外的油桶,日间暴晒于烈日之下,夜间则因天气较凉,热胀冷缩影响桶内空气的压力;日间略高于大气压,夜间则略近于真空。这种日夜间压力的转变尤如“呼吸”作用,日间部分空气被“呼出”桶外,到夜间空气又被“吸入”桶中,如桶盖浸于水中,那麽在夜间水分难免跟随空气进入桶内,日积月累,混积于油中的水自然相当可观。<BR><BR>取油之法,应将油桶卧置于一适当高度的木架上,在桶面的盖口配以龙头放油,并在龙头下放一容器,以防滴溅,或将油桶直放,用手摇泵从桶盖口插入油管取油。<BR><BR>散装油储存油罐内不免有凝结水份和污杂物渗入,结果聚集于罐底形成一层淤泥状物质。润滑油因而受污染,所以罐底设计以窝蝶形或倾斜为宜。并需装有排泄旋塞,以便按时将渣滓排出。在可能范围内,油罐内部应按期清理。<BR><BR>温度对润滑脂的影响比对润滑油的大,长期暴露于高温下(例如:热带阳光),可使润滑脂中所含油类分离,故润滑脂桶应储存于仓库内,桶口向上竖放为宜。盛放润滑脂的桶口较大,污物与水更易渗入,取用后应将桶盖盖紧。<BR><BR>太低或太高的温度皆对润滑油有不良的影响,因而不宜将润滑油长久储存于过热或过冷的地方。<BR><BR>润滑油的处理<BR><BR>除必须注意润滑油的各项储存要点外,对润滑油的谨慎处理,也不应忽略。假如润滑油在由储存室到车间的途中遭受污染,储存期间即使再小心,也将前功尽弃,储存小量润滑油和补给用的容器,必须有盖并需保持清洁,按时洗净,用布擦干后使用。漏斗及其它润滑用器皿均需同样处理,用破布擦拭较好,切不可使用易于脱落纤维的废棉纱或毛布,因为它们的纤维会由器皿传入机器,进入润滑系统,阻塞润滑油的流动。<BR><BR>每种润滑油应有专用的容器,且需在容器上注明所盛载的润滑油的名称,以防混杂。废油或污物应用注明的器皿盛载,直到弃置为止。一定要小心谨慎,确保废油与新油分开放置,以免新油被污染。<BR><BR>一般而言,有害杂质混入润滑脂较混入油中更为严重,因油中的杂质可沉淀于油罐底或容器底,混入机械润滑系统的机会较小。但当杂质混入润滑脂中时,因杂质不会沉淀,迟早必进入机械和润滑系中。<BR><BR>机械润滑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执行,并应成为例形的工作程序。<BR><BR>储存室内应存有一切润滑油分配数量的记录,而每台(套)单位机械也应有记录表,以便核查所有润滑油的消耗量是否正常,如发觉有显著的变化时,应立即进行检查。消耗量的增加通常是润滑系统失灵而需要调节的征兆。相反也可能因为使用过量的润滑油,而导致了消耗量的增加。<BR><BR>工业卫生<BR><BR>由于接触润滑油而引起的病症并不常见,如发生,大多是因身体与油长期接触而造成的,其中包括衣服经常被油渗透。如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短期与润滑油接触不会有危害,但身体如有划伤或擦伤,应特别小心注意。<BR><BR>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受刺激,情况有时会较严重。需遵守良好的工作程序及卫生准则,通常应避免与润滑油长期接触。<BR><BR>现将基本的预防方法简述如下:<BR><BR>(一)工厂内的一般预防办法<BR><BR>1、  具备保护性设备:如机器上的防油飞溅保护罩,移去导轨上金属碎屑的装置,使用防渗漏围裙及手套等,尽量避免与油接触。<BR><BR>2、  安装能够抽去微细的飞溅油或油雾的装置。<BR><BR>3、  具备适当的清洗设备:如在临近工作处装设洗手盆并配备肥皂、干净的毛巾等。强碱性肥皂对皮肤有刺激性,应避免使用。在不能使用防渗透手套的情况下,工作前可涂上护手霜,以便稍后轻松洗去油迹。应切记护手霜无法防止皮肤吸收含铅润滑油中的铅化合物成分。洗涤后用面霜会有助于减少皮肤的脱脂。<BR><BR>4、  具备适当的疗伤设备。<BR><BR>5、  应设专人负责,确保上述措施的执行及下列细则的遵守。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高的温度应该使用合成油

          某工厂负责设备管理的张工问:“最近,某供应商强力向我推荐使用合成油。他的观点是:对于长时间使用矿物油而言,我的设备运行温度太高。那么在什么样的温度条件下需要为我的非循环润滑齿轮箱换用合成油?”<BR><BR>    首先,“合成油”的概念比较广泛,我们在此所说合成油是指以聚α-烯烃(PAO)为基础油的调配的油品。<BR><BR>    不能简单地回答,到某一温度就要换用合成油。这一选择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BR><BR>    设备的连续载荷、冲击载荷、设备日常维护是否方便、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润滑剂的寿命以及其他失效模式等。<BR><BR>    通常情况下,润滑剂随温度每升高10℃,油品老化程度加倍。而加入抗氧剂的PAO型合成油具有更好的氧化安定性。在低温下,尤其是当你因为其他原因换用PAO合成油时,其氧化安定性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在高温环境下,合成油的氧化安定性却可以变得相当突出。<BR><BR>    将PAO合成油置于70℃以上时,其使用寿命开始显现出与矿油有差别。在80℃以上,尤其是到90℃,油品的氧化寿命的差异性变得相当明显。<BR><BR>    然而,单以此下结论还不充分,判断是否应换用合成油的标准可能还要依靠另外一些润滑管理方面的参数,例如:<BR><BR>1.为了使齿轮油使用的时间更长,你是否能定期地对油品进行过滤,并分析油品以确定使用周期?<BR><BR>2.你是否能根据变化进行油品分析,确定条件?<BR><BR>3.你是否与实验室就警示即将发生氧化安定性问题的临界标志进行了沟通?<BR><BR>4.你的设备操作温度变化大吗(PAO高的粘温指数使其可以在更宽的温度范围中使用)?<BR><BR>5.你是否具备了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手段,以便充分利用PAO的长寿命?<BR><BR>    采用了适当的管理手段,使用高性能产品的引起的费用会比同档的矿物油产品更少。除了以上考虑因素,我个人认为在75℃左右,如果不是从可靠性角度,也应从润滑剂的长寿命角度考虑使用合成油。
      发表于 2006-2-12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錯,頂阿拉
      发表于 2006-2-12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資料啊!謝謝!</P>
      发表于 2006-2-13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不錯,好資料!謝謝!</P>
      发表于 2006-2-13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資料
      发表于 2006-2-13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我顶!顶!顶![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5-22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good</p><p></p>
      发表于 2006-5-22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
      发表于 2006-5-22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发表于 2006-5-22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很多!谢谢了!
      发表于 2006-5-25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06-5-25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很多!谢谢了!我顶
      发表于 2006-5-25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收藏了慢慢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22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