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 夹具功能说明
放电加工的原理,自从1940年被苏俄工程师发明以来即广用在模具业界,同时解决了许多高硬度、高难度工件的加工。有鉴于效率及精度上的问题,瑞典3R积极开发其夹、治具系统,亦了解治具在放电加工上的重要性,终于在1969年3R发展出一套系统从车.铣.磨.量测.线切割……等夹.治具与工具机紧密连结在一起。客户在使用3R治具系统以后,得到很高的评价,而现今世界上也占有极广的市场。
一.系统化3R的夹.治具有何效益:
1.☆ 前置作业过程简单,只钻 (攻) 4孔即可快速结合,是别厂牌所无法比拟的。
2.☆ 3R气动夹头更采用超硬合金钢的基准面.在重覆使用加工二百万次其精度也不变,加工更稳定,是别厂牌所不及的。
3.☆ 3R手动夹头内部三点固定设计使夹持力更平均、更稳定是别牌所没有的。(以往一点固定设计已经淘汰停产使用已久)
4.3R夹具系统.有特殊的设计结构,在加工时稳定性高,能承受重切削,增加加工效率,不良率降低。
5.减少待机时间.增加机台使用率。
6.交货期缩短.生产力增加。
7.精度高 (重复精度在0.002mm以内)。
8.夹持系统的精度不因操作者的良莠不齐而受影响。
9.3R弹性化组合式夹、治具可依工件尺寸大小做更多选择。
10.系统的3R可随时升级配合电脑辅助系统如机械手臂、工厂管理软体….等,而达到自动化或无人化的功能。
11.一对二的3R-Workmaster 机器人在回转半径 300 度内可搭配两台不同机器做工件取、放功能。
2.有系统与无系统时的比较:
1. 设定时间
2.加工时间
3.增加工作效益
系统三尔( 3R )
其他厂牌
1.自动夹头X.Y基准面结构
采用超硬合金钢(碳化钨钢)材料
,永不磨损
一般钢材,小面积接触
2.手动夹头X.Y基准面
采用钢性材料,大面积结构
钢性强,稳定性高
一般钢材,小面积接触
3.Z方向基准面
采半圆或圆形大面积钢性一体
接触,同一平面重复精度高.
小面积螺丝柱,用扳手锁上,必须
再校4点平面
4.夹持力
夹持力强,稳定性高
夹持力弱,稳定性低
5.油封设计
同轴喷流,吸流时有特殊油封
设计,不会流入夹头
吸流时会污染夹头
6.电极或工件
由小到大或无限大,可弹性运用
由小到大
7.电极或工件夹座
一体或二片式,厚度12.5mm及
1.2mm
二片式结合接触面厚度才0.6mm
8.前置作业(锁电极或工件)
只需攻M6*4孔即可,直接与
电极或工件结合
分别攻铣9孔或13孔,作业复杂
必需使用三种不同工具
9.电极夹座Z向基本面
同一平面同时制作完成不需再
调整或控制
Z方向平面是由4支柱子组合
必需调整及用扭力扳手控制,
如太松表面会滑动,太紧会扭
断螺丝.
10. Z向基本面
钢性平面重复使用性高,有可能
只是稍微出现影子痕迹,但不影
响精度.
钢性柱子平面4支,容易折断如其
中一根有问题,其影响精度很大.
11.电极校准
电极夹座采钢性结构永保精确
平面所以制作电极不需常校准.
由于Z向柱子会移动,所以必须
时常机外校准.
12.拉杆结构
拉杆只是用于结合电极夹座及
夹头之支撑作用,对松紧不
构成精度影响
拉杆(用螺丝作成)与夹头内部
球状型固定其距离必须很准,因
4柱子高低档不同,其精度就受影响
13.拉杆拆卸
在很短时间内,稍加转动即可更
换
用螺丝锁上,松紧有一定扭力,否则会产生会产生偏移影响精度.
14.床台上夹头高度
制作方块高度比较低,重心稳定
高度不超出100mm.
制作方块高度超出160mm,加工
时稳定性低.
15.电极方便性
电极夹座可直接锁在一般虎钳
上加工.
不可行,因固定片超薄.
16.手动,自动夹头拉杆
共通性高只是长短尺寸不同而已
更换不方便
17.线切割夹.冶具
平行规系统可荷重200公斤之
工件,变形量小.
轻巧不能荷重.易变形
18. 2D平面调整系统
19. 3D制作电极系统
只需几秒钟时间即可完成调整
工件平面,达到精度的要求
有各种选择不管工件角度如何
变换,不会碰撞下喷嘴口.
平面调整复杂费时.
20.能否承受重切削加工
能承受重切削
不能承受重切削
21.每一单元是否须要机外校正
否 (抽样品管即可)
每一单元须要机外校正补偿
以上比较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