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3772|回复: 3

      [分享] 技术实习时辛苦找的压铸模具相关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8 21: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实习时辛苦找的压铸模具相关资料
      由于内容比较多,只好上传附件
      如果觉得还行的话,帮忙顶下,让更多的人轻松分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2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漏发了两个

      压铸模损坏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压铸生产中,模具损坏最常见的形式是裂纹、开裂。应力是导致模具损坏的主要原因。热、机械、化学、操作冲击都是产生应力之源,包括有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应力产生于:

      一.在模具加工制造过程中

      1、毛坯锻造质量问题
      有些模具只生产了几百件就出现裂纹,而且裂纹发展很快。有可能是锻造时只保证了外型尺寸,而钢材中的树枝状晶体、夹杂碳化物、缩孔、气泡等疏松缺陷沿加工方法被延伸拉长,形成流线,这种流线对以后的最后的淬火变形、开裂、使用过程中的脆裂、失效倾向影响极大。
      2、在车、铣、刨等终加工时产生的切削应力,这种应力可通过中间退火来消除。
      3、淬火钢磨削时产生磨削应力,磨削时产生摩擦热,产生软化层、脱碳层,降低了热疲劳强度,容易导致热裂、早期裂纹。对H13钢在精磨后,可采取加热至510-570℃,以厚度每25mm保温一小时进行消除应力退火。
      4、电火花加工产生应力。模具表面产生一层富集电极元素和电介质元素的白亮层,又硬又脆,这一层本身会有裂纹,有应力。电火花加工时应采用高的频率,使白亮层减到最小,必须进行抛光方法去除,并进行回火处理,回火在三级回火温度进行。

      二.模具处理过程中

      热处理不当,会导致模具开裂而过早报废,特别是只采用调质,不进行淬火,再进行表面氮化工艺,在压铸几千模次后会出现表面龟裂和开裂。
      钢淬火时产生应力,是冷却过程中的热应力与相变时的组织应力叠加的结果,淬火应力是造成变形、开裂的原因,固必须进行回火来消除应力。

      三.在压铸生产过程中

      1、模温
      模具在生产前应预热到一定的温度,否则当高温金属液充型时产生激冷,导致模具内外层温度梯度增大,形成热应力,使模具表面龟裂,甚至开裂。
      在生产过程中,模温不断升高,当模温过热时,容易产生粘模,运动部件失灵而导致模具表面损伤。
      应设置冷却温控系统,保持模具工作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2、充型
      金属液以高压、高速充型,必然会对模具产生激烈的冲击和冲刷,因而产生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在冲击过程中,金属液、杂质、气体还会与模具表面产生复杂的化学作用,并加速腐蚀和裂纹的产生。当金属液裹有气体时,会在型腔中低压区先膨胀,当气体压力升高时,产生内向爆破,扯拉出型腔表面的金属质点而造成损伤,因气蚀而产生裂纹。
      3、开模
      在抽芯、开模的过程中,当某些元件有形变时,也会产生机械应力。
      4、生产过程
      在每一个压铸件生产过程中,由于模具与金属液之间的热交换,使模具表面产生周期性温度变化,引起周期性的热膨胀和收缩,产生周期性热应力。如浇注时模具表面因升温受到压应力,而开模顶出铸件后,模具表面因降温受到拉应力。当这种交变应力反复循环时,使模具内部积累的应力越来越大,当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模具表面产生裂纹。

      预防模具损伤的措施

      1.良好的铸件结构设计

      铸件壁厚尽可能均匀,避免产生热节,以减少模具局部热量集中产生的热疲劳。铸件的转角处应有适当的铸造圆角,以避免模具上有尖角位导致应力产生。

      2.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

      1)模具中各元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以承受压力而不变形。模具壁厚要足够,才能减少变形。
      2)浇注系统设计尽量减少对型芯冲击、冲蚀。
      3)正确选择各元件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
      4)保持模具热平衡。

      3.规范热处理工艺

      通过热处理可改变材料的金相组织,保证必要的强度、硬度、高温下尺寸稳定性、抗热疲劳性能和材料切削性能。
      正确的热处理工艺,才会得到最佳的模具性能,而钢材的性能是受到淬火温度和时间、冷却速度和回火温度控制。

      4.压铸生产过程控制

      1)温度控制:模具的预热温度和工作温度;合金浇注温度,在保证成型良好前提下,用较低的浇注温度。
      2)合理的压铸工艺:比压、充填速度。
      3)调整机器的锁模力,使模具受力均匀。注意清扫模具表面的残削碎片,以免合模时这些多余物使模具表面受力不均匀,引起变形。
      4)对合金熔炼严格控制,减少金属液中气体。

      5.模具的维护与保养

      1)定期消除应力
      2)模具修补

      压铸件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模具修复主要包括制造缺陷的补救、模具磨损和以外损坏修复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修补手段。
          制造缺陷的含义比较广泛。宏观上,在试模过程中模具所暴露出的问题都可以归为制造缺陷。此时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本上下功夫,要重新审视模具结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加工手段等方面。优先选择的补救措施是更换,即更换掉那些尺寸超差、材质过软等问题零件。如果发现结构上有问题,也要痛下决心予以纠正。若此时就采取各种修复手段,显然就是降低了对模具质量的要求。在一个新模具上又焊又补,有损企业形象,也同时留下了问题隐患(如堆焊、电刷镀等都有一个结合强度的问题)。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模具磨损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少,但也时有发生。对磨损的部位可分为静止表面和可动表面两类。静止表面是指和其他零件无滑动接触的表面,由于这样的表面相对而言受外力较小,所以可以采用各种修复手段加以修补。可动表面是指和其他零件有滑动接触的表面,如滑块与滑道压板配合面、推杆与推杆孔配合面、定动模互插芯的接触面等,由于其在高频率往复运动的同时,还要承受摩擦力、锁模力等的冲击,在修补方法上必须有所选择。最佳方案是采用合适的加工手段将磨损面去除,然后相应调整相配件的尺寸,如将滑块的磨损面通过磨削去掉,同时加宽滑道压板;扩大推杆孔直径,更换推杆等。其次采用氩弧焊,不要采用电阻焊和电刷镀,后两者的结合力不如前者。
          意外损坏的情况比较复杂,首先需确定是对模具修理还是更换个别零件。一般模具制造厂家都提供易损件的备件,这样更换以后模具就能够正常工作。如果需要模具修理,可针对具体的损坏情况,采用适当的修补手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14 09: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先收下了
      发表于 2008-11-16 0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共享!先收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4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