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1491|回复: 8

      MPI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4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PI
      [系列讲座]第三讲 MPI模型单元修正的merge方法
      今天,又是双休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来一步一步学习
      moldflow的MPI3.1的使用。
      前两次讲座介绍了moldflow的MPI3.1的安装、启动和基本的使用
      过程,相信一些朋友已经学会了。
      现在,我们开始给大家介绍在moldflow MPI3.1应用中,在对模型
      进行成型工艺分析前,对模型单元修正的merge方法。

      为何要修正MPI中模型的单元?
      原因是在MPI中进行分析时,为了获得正确准确的分析结果,
      对模型单元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纵横比aspect ratio的要求
      ,连接性connectivity的要求,方向性orient的要求等等,
      对于这些要求的具体情况,初学的朋友不一定现在就要明白。
      总之,知道需要对模型单元进行检测和修正就是了。

      此次讲座的内容,是在对模型单元进行方向性调整后,进行
      纵横比的检测,将纵横比过大(>10)的单元通过合并merge
      方式进行修正,从而保证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
      首先介绍一下纵横比aspect ratio的概念,所谓纵横比aspect
      ratio就是指模型的三角形单元的最长边与该边所对应的三角
      形高度之比值,如下图所示,三角形单元的最长边为a,对应
      边上的三角形高度为b,则该三角形的纵横比为a/b,此数值越
      大,则说明该单元越尖锐,越细长,按照数值分析的理论要
      求来说,这对分析结果是不利的。
      纵横比的概念如下图所示: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②.检查模型网格的缺陷,虽然模型由5000多个元素组成,但是还存在着缺陷,因为有些三角形的长宽比太大,不符合分析的要求。通过修改这些缺陷就可以使分析的结果更加准确。具体的步骤如下:
         a).单击mesh→orient all.
         b).单击mesh→aspect ratio,然后关闭tips对话框。
         c).在aspect ratio对话框里,下拉菜单选择display,单击place results in         diagnostics layer,单击show,然后关闭对话框。
         d).单击view→layers,然后确定只diagnostic results层和new nodes层被选中。
         e).单击banding zoom,然后把具有最长的红色的长宽比线的元素放大。
         f).单击mesh→mesh tools,关闭贴士对话框,从选项清单中选择merge.
         g).单击三角形最短边的两个要合并的节点之一。
         h).单击另一个节点。(选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mesh tools对话框,看看是否真的选    中了节点。)
         j).确定mesh tools对话框中的preserve fusion选项被选中。   
         k).在mesh tools对话框中单击apply.
         l).重复以上e~k步骤,直到把所有不合格的元素都合并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成型工艺,单击analysis→set molding process→thermoplastics injection molding,这应该是默认的选项;然后从菜单中单击analysis→set analysis sequence→fill.
         ④.选择材料,单击analysis→select material,然后选一种材料。我在这里选的材料是:
        manufacturer:Yung 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Corp
        trade name:Yungsox PP 3040C 08196
      (注:我们可以单击details按钮,看看所选择的材料的特性。)
      在select material对话框里,确保add material to commonly used list…选项被选中。单击ok.
         ⑤.设置浇口位置,设置之前可以用单击rotate,把模型旋转到你可以设置浇口的位置;然后单击analysis→set injection locations,接着移动十字型指针,单击左键以确定浇口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finish injection locations.。在这里我把浇口设置在塑件的顶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模型,单击analysis→analyze now!,就开始分析了;当分析完成以后,单击提示框中的ok按钮。
         ⑦.查看结果,我把有关时间、压力、熔接痕和气泡的分析结果贴在下面:
      填充时间(Fill time):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次的结果比上一个好,压力比较均匀,气泡也少了很多;但是熔接痕比较多,不过只要强度足够就可以了。经过两个方案的比较,我觉得后者会好一些。
        最后我还做了一个多腔模的分析,包括设置流道、布置冷却水管等等。大概的步骤如下:
        ①.单击Modeling→Cavity Duplication Wizard,该向导要设置的参数有模腔数、排列的行数或列数等等。
        ②.单击Modeling→Runner System Wizard,该向导要设置的参数有主流道的截面半径、长度和倾斜角;分流道的截面参数,浇口大小等等。效果如下所示: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里面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你可以再慢慢琢磨一下。
      对于浇口位置,建议先用mpa来分析一下,定一个大致位置。
      这样也可以学习学习另一个软件。
      关于mpa,下次上课我可以讲一下。

      多腔分析时,充填时间和压力分布不均匀,要重新设计流道和浇口的尺寸。
      熔接痕一般要和熔料前锋温度一起叠加来判断实际情况的。
      我认为这样塑件分布是不合理的,中间两件会很快充满冷却,而外边两件充模时间会叫长,应尽可能使分塑料同时充模型腔
      另外这个产品的单位是什么?MM吗?好像太小,英寸又不可能
      一模十件排长龙分布用什么模架好呢?
      要达到均匀充模的目的,可以通过修浇口的办法
      离主流道近的浇口小一点
      这个产品的单位是mm,不会太小的,
      用150*250的模架就可以了,它是排在中间的,两边还有导柱导套那些东西。
      要达到均匀充模的目的,可以通过修浇口的办法
      离主流道近的浇口小一点
      这个产品的单位是mm,不会太小的,
      用150*250的模架就可以了,它是排在中间的,两边还有导柱导套那些东西。
      1525模架尺寸在什么地方能找到?
      这个东西单位MM?真难想象,这么小
      仔细看了一下,尺寸才10mm,好像真有问题
      想说说这个塑件的用途:
      它就好像那些旋钮一样,
      利用它侧面的曲面来测定高低,调节大小.
      我想这样大小的旋钮不会太小吧?
      它就好像那些旋钮一样,
      利用它侧面的曲面来测定高低,调节大小.
      我想这样大小的旋钮不会太小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3-8-24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若有好的建議請告知!
      互相指點,共同進步!
      发表于 2004-3-1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4-4-11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8-31 09: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