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标题: 谁有经典的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shumu    时间: 2009-5-21 14:48
标题: 谁有经典的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我现有一付模具,推板上有强脱胶位,需推板前进一定距离,再顶针顶出。这时就需两组顶针板,但不知如何实现运动?
作者: 我是风子    时间: 2009-5-21 14:56
俺这里刚完成一个,精典不敢说,但实用,模具已量产

[ 本帖最后由 我是风子 于 2009-5-21 15:00 编辑 ]
作者: chenshumu    时间: 2009-5-21 15:46
请发一个3D图吧
作者: 我是风子    时间: 2009-5-21 15:47
这点很抱歉,关于二次顶出的结构部分,俺没有做在3D图上,其实结构图上表达得很清楚了,如果那里你有疑问,可以发个图片来讨论一下
作者: tkd999    时间: 2009-5-21 22:17
还有更简易方法!采用一套顶针板并在推板下面加弹簧,两者之间采用限位螺丝连接,针板住上顶,推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与针板同步,推板完成定距后,针板还可以继续往上顶出
作者: wangtingbiao    时间: 2009-5-23 18:51
Husky 有二次顶出加速器
标准件来的
顶针板间都不要弹簧
作者: sychuan08    时间: 2009-5-23 19:17
搞不懂!!!!!!!!!!
作者: wuzhaofei888    时间: 2010-1-8 16:00
不能下載啊
作者: ndf_xsd    时间: 2010-1-9 12:39
按楼主所说的采用推板和顶针来实现两次顶出的话,
我觉得采用双顶针板的话使得模具结构复杂了
我觉的第一次顶出采用在A板和推板之间安装定距拉板就可以实现
作者: sghghddx    时间: 2010-1-10 08:21
如果你们公司舍得花钱的话就买个HASCO的二次顶出标准件什么其它的玩意都不需要,只装个那个东东就行了,想怎么顶就怎么顶,如果需要的话我传一个HASCO的二次顶出的标准件给你
作者: sghghddx    时间: 2010-1-10 08:27
标题: 简单的二次顶出
[attach]727414[/attach]
作者: sghghddx    时间: 2010-1-10 08:29
标题: HASCO二次顶出标准件
[attach]727415[/attach]
作者: sghghddx    时间: 2010-1-10 08:31
顶的人多的话我可以传给你们HASO及MISUMI  3D标准件的安装程序,很方便实用,直接调出来就可以用了
作者: sghghddx    时间: 2010-1-10 08:37
顶的人多的话我可以传给你们HASO及MISUMI  3D标准件的安装程序,很方便实用,直接调出来就可以用了
作者: sghghddx    时间: 2010-1-10 08:38
标题: HASCO二次顶出标准件
[local]1[/local]
作者: kobe_chan    时间: 2010-1-10 14:21
其实二次顶出唔需要用两组针板的,一组都可以,一组针板,面针板底针板各实现一个顶出动作就OK了 ~~~
作者: jason168668    时间: 2010-1-12 23:01
二次脱模,二副顶板中间用强拉结构外件固定(两边),二号顶板打通,注塑机顶杆直接顶一号顶板,要注意的是,一号顶板的复位杆直通推板平面,方便二次顶出,二号顶板复位板直通型心固定板,要注意的是,固定板要和推板之间做到限位件。这样就可以做成二次脱模效果,
原理:二号顶板在和一号顶板同时进行时,因为限位件固定,因此与一号顶板的强拉件产生分离,一号顶板在注塑机的顶杆推动下完成二次顶出。
作者: Tony_ji    时间: 2010-1-29 10:41
真的有用,謝謝分享.
作者: Tony_ji    时间: 2010-1-29 10:47
安装定距拉板是可行的
作者: XL521    时间: 2010-1-30 09:34

作者: XL521    时间: 2010-1-30 09:34

作者: XL521    时间: 2010-1-30 09:34

作者: XL521    时间: 2010-1-30 09:34

作者: XL521    时间: 2010-1-30 09:34

作者: tomryo    时间: 2010-1-30 15:14
感谢1F&13F&18F版主无私分享
作者: 模具小蚂蚁    时间: 2010-1-30 17:18
以下方式个人觉得比较简单实用..
作者: neil_kong    时间: 2010-1-31 08:03
动模与推板之间加一组内拉杆,推板上再加一组限位丝,和楼上朋友们说的定距拉板是一样的道理。
作者: 6942801    时间: 2010-3-6 17:15
标题: wdxcccc
wqwewedfdfdffdffddf
作者: mohaitao    时间: 2010-3-10 17:55
不错  看看不错  看看
作者: tangelo    时间: 2010-3-11 18:28
雙學習到了 不錯
作者: zu83    时间: 2010-3-11 23:07
蛮有用的,謝謝分享!!!
作者: sletian    时间: 2010-3-12 09:21
真的有用,謝謝分享.
作者: zhejiangchen    时间: 2010-5-8 17:06
顶一下--------
作者: 忆.魂de訴說    时间: 2010-5-8 17:22
不理解 楼主的意思!!!!!
作者: popototo    时间: 2010-5-8 17:57
期待資料我想多多學習
作者: ho2006    时间: 2010-5-21 13:17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ratty16    时间: 2010-5-21 22:32
值得学习,不错的结构
作者: xqing    时间: 2010-5-22 07:14
想学习学习但看不到呢
作者: xqing    时间: 2010-5-22 12:32
值得学习学习,谢谢!!
作者: phx2000    时间: 2010-5-23 23:15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lili-24    时间: 2010-5-24 14:25
謝謝分享
作者: lili-24    时间: 2010-5-24 14:26
謝謝分享
作者: lili-24    时间: 2010-5-24 14:27
学习学习
作者: tomatosino    时间: 2010-5-26 11:00
实用至上。
推荐单顶针板的
作者: xing3950    时间: 2010-6-9 13:47
真的有用,謝謝分享.
作者: 41777529    时间: 2010-7-13 11:11
学习下载一下
作者: ykplove    时间: 2010-7-13 13:09
期待資料我想多多學習
作者: 81471472    时间: 2010-7-23 09:55
标题: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结构不清楚,顶出可以,但回不了位!
作者: SHINEYANG2010    时间: 2010-9-20 17:47
需要的东西 感谢。
作者: SHINEYANG2010    时间: 2010-9-20 18:23
确实很好 谢谢分享
作者: bxwmwcw    时间: 2010-10-9 14:27
二次顶出
作者: kzzche    时间: 2010-11-18 10:25
想学习学习但看不到呢
作者: daniel2005    时间: 2010-11-22 14:20
真的有用,謝謝分享.
作者: mbhuas    时间: 2010-12-29 12:10
xiexie  学习学习!!!1
作者: cq_fyg888    时间: 2010-12-29 14:25
现在这种结构都好简单,一般海太注塑机有预留二次顶出结构,模具在做第二次顶出的顶针板注意一下注塑机的大小就可以了
作者: cq_fyg888    时间: 2010-12-29 14:28
一般尽量不要使用一些欧洲模具标准配件,那样的话会把模具的成本搞得太高。特别是HASO与DME之尖的产品,有的配件比一套模具的价格还贵,日本三住也不便宜。
作者: 雨夜雨    时间: 2011-5-17 15:52
标题: 我看看
我怎么下不了啊,为什么啊
作者: answer111    时间: 2011-5-19 10:18
标题: 回复 5楼 的帖子
你这方案用在小模具还可以,如果是大模的话,弹簧带动推板能带得动也会有预压,不好控制顶出的行程
作者: csz20    时间: 2011-6-14 10:17
没钱,下载下来看看
作者: csz20    时间: 2011-6-14 10:20
,看不懂啊
作者: wtq19841209    时间: 2011-6-15 08:50
看看这个,希望有帮助啊。
作者: JXLG16    时间: 2011-6-27 21:42

作者: zxc3686725    时间: 2022-5-9 08:50
看看吧 遇到难题了
作者: gsh014789    时间: 2023-11-23 15:54
讨论的都很好啊
作者: wwj6161    时间: 2024-1-4 10:42
常规的二次顶出结构非常多




欢迎光临 模具论坛 (https://www.mould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