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模之要点
试模前的注意事项
1.了解模具的相关资料
在试模前,要先了解将要生产的制品的外形以及尺寸要求等,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设计图,详细研究后,并约得模具设计师一起参加试模工作。这样才能对模具结构等有明确认识,对试模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心中有数。
2.选择合适的注塑机进行试模
选择合适的试模注塑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射出量 是指对空注射的条件下,注射螺杆或柱塞作一次最大注射行程时,注射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射量。
b)模板尺寸 模板尺寸以及拉杆间距决定了可安装模具的大小,因为模具通常都是从注塑机上方吊入拉杆之间。如果模具模板尺寸大于该机台的模板尺寸及拉杆间距尺寸,就必须更换更大型号的试模注塑机。
c)模板间最大开距 模板间最大开距是动模开启时,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包括调模行程在内)。为了使成型制件便于取出,一般最大开距为成型制件最大高度的3~4倍。因而,也必须估算模板间最大开距是否符合上面这个条件。
d)配件是否齐全 如果模具有抽芯等动作,那么在机台上必须配备抽芯机构等辅助装置。
3.检查机台及模具的动作、配合情况
在选择好合适注塑机之后,再检查一下机台动作过程是否准确平稳,润滑情况是否良好,以及检查一下模具是否装配正确,如果有挂伤,缺件及松动等现象,应在挂模前及时处理。
一切都确认没有问题后,则下一步就是吊挂模具,吊挂时应注意在锁上所有夹模板及开模之前吊环不要去下,以免夹模板松动或断裂以至模具掉落。
模具装妥后,应反复开合模多次,再仔细检查模具各部分的机械动作,如滑块、顶针、退牙结构及限制开关等动作是否正常。并注意射嘴与浇道口是否对准。下一步则是注意合模动作,此时应将合模压力调低,在手动及低速的合模动作中注意看及听是否有任何不顺畅动作及异声等现象。
4.提高模具温度
由于在连续生产中,模具温度会上升,因而应依据成品所用原料的性能以及模具的大小选用适当的模温控制机将模具的温度提高至生产时所需的温度。
5.在试模前必须对原料进行烘干,并勿完全使用二次料进行试模,可采用原料与二次料对半混合后用于试模。如果有颜色要求,可一并安排试色。
6.料管必须清理彻底,以防止劣解塑料或杂料射入模腔内,因为劣解塑料或杂料可能会将模具卡死,还可能造成料筒、射嘴的堵塞。
以上步骤都检查过后,调好正常的开、合模速度以及开、合模压力,并将顶出行程定好,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试模了。
试模的主要步骤
为了避免生产时无谓的浪费时间和精力,试模过程有必要付出耐心来调整和控制各种参数,并找出最好的温度、速度及压力等参数,且制定标准的试模工艺卡,方便今后日常生产中使用。
1.开始试模时,必须事先预设各项参数,预设参数不可太高,尤其注意锁模速度、压力不要设定的太高,以免造成模具以及机台的损坏。
在作出第一模射出后再查对以下各项:
(a)加料行程是否过大或不足。
(b)压力是否太高或太低。
(c)充模速度是否太快或太慢。
(d)加工周期是否太长或太短。
通过对以上各项的检查,以防止成品充不满、缩水、毛边、黏膜甚至损伤模具。
2.建议在试模过程中,调整参数时一次只能调整一个参数,以便区分单一参数变化对成品的影响,并且调整参数必须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直到调整好参数生产出令人满意的成品。
3.调整完后必须连续运行机台并观察一段时间,把新调出的参数至少运转30分钟,等操作平衡稳定后得出的结果才能算数。压力的变动一般在一两模内即可知结果,但时间尤其温度的变动需观察十分钟后才可以认为结果是稳定的。
4.将连续的样品测量并记录其重要尺寸(应等样品冷却至室温时再量),并将每模样品量得的尺寸作个比较,应注意:
(a)尺寸是否稳定。
(b)是否有某些尺寸有增加或降低的趋势而显示机器加工条件仍在变化,如不良的温度控制或油压控制。
(c)尺寸的变动是否在公差范围之内。
5.记录并分析数据以做为修改模具及生产条件的需要,且做为将来的投入生产时参考的依据。
[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4 11:42: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