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楼主: ownyun

      [活动] 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例研讨接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4: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现在情况这个课题不受欢迎可能是太容易了没啥可讨论的吧。那就稍微换换汤换换药吧。请大家看图,那个原来空心的地方又变成实心的了,注意看啊!这样的话其铸造工艺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好方案呢?欢迎讨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9 16: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铸件较小,最简单就是直接从冒口浇注啦!
      当然也可以考虑一模两腔,铸件得立起来;
      摸你了一下,冶金质量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夹渣,浇注时模具倾斜一点就OK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9 17: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楼 的帖子

      厚大部位加个水冷就更万无一失了,避渣问题还是搞个倾转进料最稳妥.
      水冷位置示图如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9 17: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缩通道足够了,用冷却水太浪费啦,现在水多贵呀!
      另外铸件太小倾转意义不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9 17: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楼 的帖子

      潘老大现在抠得连水费都要省,真不愧为铸造界的奇葩呀.照你这么省,水利局吃啥呀......怎么说也要为国家做一点贡献嘛.再不济用河水,电费总要出一点吧.
      抠,实在是太抠了........再抠帮俺那活整一整呀.全家人等活开锅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铸造费用是论吨计算的,小件最好还是争取一模多腔的好,这样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重量,对企业效益来讲意义重大,有时可以达到效益倍增的境界,不过失败的风险也大。要是外供模具的话可能要价很高大概,不过研究多腔模具确实值得属于更高境界的技艺。
          要是采用多腔模的话那么倾转意义就更大了,其实我觉得只要具备条件的工厂应当尽量采用倾转,先进啊,尤其一些控制功能强大的设备可以实现复杂的浇铸操作工艺的过程控制,效果那是人不可比的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倾转运动规律曲线。我现在想朝设备方向转移阵地就是基于这个看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铸造工艺的执行问题毕竟指望工人是靠不住的,工艺再好人不执行有何办法,你让他们“先慢后快、最后慢收手”有谁会听进去呢!倾转浇铸几乎不用考虑工人的素质水平和责任心的问题,现在招个徒工都难更不用说熟练的浇铸工了。
          水冷模式在我们公司非常流行,凡是涉及顺序凝固、缩孔缩松之类的控制解决方案都会尽量采用。所以在我们公司循环水系统属于常备设施就像压缩空气管道一样无处不在,建议要是有谁打算搞的话最好还是封闭式循环的好。可能是用的多了比较熟悉了所以成功率自认为挺高的,可以实现宏观性的、微观性的非常局部性的水冷防缩构造。
          上面这个实心的件要是我搞的话也会直接采用水冷。我的冒口可以比这个小的多也有把握确保成品率。您看————工艺出品率高、生产效率高、工艺可靠性高、成品率高,有这“四高”支撑就值得搞了。当然要是现场没有现成的水冷设施那也就算了倒不是必须的。根据坛子里其他帖子的情况看好像愿意用水冷的师傅不多。无所谓全看个人习惯和工厂条件了。
          对于倾转浇铸本人虽然极其“倾慕”但是接触时间实在不长只有不到两年,有机会愿意向楼上两位高手学习一下,尤其是排气的思路问题有些难度......
            发现一个规律:不同的技术成长(公司)环境产生不同的技术“癖好”,公司越大越不在乎技巧性的东西更重视宏观的装备应用,挺有意思。
      发表于 2010-11-9 2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成本的方面来考虑,一模多腔,还是采用低压铸造更划算。
      这个产品用低压做也没有问题滴。
      发表于 2010-11-10 08: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压铸造一模二腔的工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0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压铸造一模四腔、双浇口工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0 15: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艺模拟结果非常理想,增加了两条冷却水,基本没有任何缺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0 16: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楼 的帖子

      老大,别整这些没用的了,软件免费用乱用也会过期的呀.赶紧搞点正事去.
      发表于 2010-11-10 17: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太有没型芯放了冷却水的出芯动作的动画发一幅看看,长长见识

      [ 本帖最后由 qwli 于 2010-11-10 17:2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7: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 Anycasting 的模拟效果吗?看来铸造模拟软件的效果确实不错,这人脑加电脑等于无所不能啦哈。看来还是得接着学习,模拟软件一点不懂惭愧!俺一直觉得凭着经验和想象力判断铸造缺陷是一项很自豪的功能呢真可笑却原来是坐井观天真没见识,哎,俺觉得嫁人兄弟不应老是“摇头”,要不偶尔也换个点头滴?俺可是刚刚如此近距离的见识了什么叫先进!再看看,再想想!
      发表于 2010-11-10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楼 的帖子

      老狼只贴了几张凝固模拟图片,这个软件还可以分析温度场分布,夹渣分布,如果数据导入多一些,连产品枝晶间距都可以分析的出来.
      我也喜欢与遨云一起空想,这种分析的活让属下的大学生搞就行了.老狼是全能冠军,跟咱不一样.我们守着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嫁人兄弟,“空想”恐怕没有前途万一将来真的落伍了咋办呢,软件也是日新月异的不可不防啊。不过软件的话用盗版吧存在心里障碍,正版价格受不了,好像盗版的也不好弄的。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软件有这样强大的功能...
      问一下两位高手:
      1、如果我不顾一切滴提高工艺出品率,就是设法把浇冒系统中的多余铝水最大限度的实现回流回收,有没有可能呢这个件,因为曾经在管类铸件上搞过完全成功的。我觉得控制不好过分回流的话会使两个铸件解体或欠铸就不好办了。前提就是采用专门的低压铸造机。
      2、假如我就是要把两个模腔之间连接的内浇道的铝水也尽量的实现回流回收的话,铸件就两两分离了,是否会影响铸件出模呢,这种状况没有试过。
      我觉得有水冷芯子做基础的话,铸件本体的冷却速度会很快的,那么浇道处的铝水相对而言对比铸件的凝固时间就会更加滞后,就是说顺序凝固的规律被最大程度的加强了,那么上述的节约铝水的想法应当说不算是“瞎想”的吧。不知道模拟软件能不能模拟模拟看看呢,它能有这样强大的功能?
      发表于 2010-11-10 1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楼 的帖子

      第一个问题: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控制保压时间(放气时间)应准确,现在的国产低压机基本也可以达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11-10 1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楼 的帖子

      第二问题:有点难度,此件较小,而且浇道较短,想控制到如下图的程度很难;
      铸件出模不是问题,因为四个抽芯是在上模上,开模后抽芯,再顶出;但要注意抽芯的出模斜度要大一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上图后,觉得要是能把水冷确保一下效果的话应当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要是下次有机会我觉得有信心运用的。
      对开模后抽芯有所担心,没有过类似的经验,总担心包紧力不对称是不是拉偏出问题。实际上以前类似的机会也有过,可是都没有下决心去试试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不知老狼先生可否给予确认一下,下一次遇到时可以试一试。趴在边上的看客有了解的也请说两句吧!

          说点额外话题:刚才留意看了一下这个帖子的访问量,竟然已经达到350多了,说明很多人在看可是发帖参与探讨的就这么几个人,成了“南北三人转”了?光看不发帖的伙计们不仗义啊!众人拾柴火焰高,都提提自己的看法呐。相信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出来大家都会有收获滴!
      发表于 2010-11-10 20: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现在有6个低压产品都是由于上模包紧力不足而采用上模抽芯,开模后再抽芯,没有发现有变形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1: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啦。这是我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呢今天总算解开啦。太感谢啦!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7-18 0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