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常用压铸合金成分和性能
压铸合金成份有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广泛彩的有色金属合金分类如下:
铅合金
低熔点合金 锡合金
锌合金
有色金属合金
铝合金
高熔点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二、 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
1、 壁厚
〈1〉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与正常壁厚通常根据铸件面积而言。
〈2〉 为了保证铸件良好的成成形条件。铸伯外侧边缘应保持一定的壁厚。
〈3〉 铸件上有嵌件时,嵌伯周围的金属层应加厚。以提高与嵌件的包紧力。金属层厚度按嵌件直接选取。
2、 铸孔
压铸能注出较源的小孔,孔源与孔的关系
3、 铸造圆角半径出模斜度
铸造圆角径与壁厚有关
4、 螺吸
压铸外螺吸时需留有0。2-0。3 mm加式余量。内螺吸一般是压铸出底孔、再机加式出内螺吸。也可直接压铸出内螺吸。
5、 凸吸,直吸和网吸
(1) 凸吸、直吸的必须引方只邮模方向。
(2) 网吸主要用于减少或消除面积较大的平板状压铸件表面流痕或花纹等缺陷,网络的形状应有利于模具制造和脱模
6、文字和标志
文字大小一般不小于GB126-74规定的5号字体,文字凸出高度大于0.3mm,一般0.5mm,线条最小宽度一般为凸出高度的1.5倍,取0.8,线条最小间距大于0.3mm,出模斜度10-15度,线端应避免锐角。
7、铸件精度及机加式余量
(1)、件能迟到的尺寸精度见表4-1-13。配合尺寸精度见。
(2)、压铸件的机加余时应选用较小的值。
三、压铸设备
1、 压铸机种类及技术参数
2、 压铸机选用
〈1〉 锁模力
〈2〉 压容容时
压铸机压宝容量就大于第次浇注的金属液总量
G压宝 > (V1+V2+V3)r /1000 (kg)
G压宝――压缩机合定的压宝容量,KG
V1――压铸件的体积,CM3
V2――浇注系统的总体积,CM3
V3――余料体积,CM3
R――合金比重,G/CM3,锌合金6.3--6.7,铝合金2.6-2.7,合金合金1.7-1.8,铜合金8.3-8.5
(3)开摸力推件力
估算出开模力推件力应小於头选压铸机的最大开模力和推件力。
(4)装模尺寸
a. 模具的安装尺寸应与模板尺寸相适应
b. 压铸机全模后应能严密地紧型面,合模后的模具总厚度就大于(一般大2000)压铸机的最小合模距离。
c. 压铸机开模后能顺利取出铸件。压铸机最大开模距离减去模具的总厚度后应留有取出制件(包括浇注)的距离。
四.压铸模典型结构
(一) 模体的基本形式用其组成
基本形式
(1) 不通孔模体
(2) 模体结构体的作用
(二) 模具设计要点
(三) 镶体在重板内的布置第一部分:机械制图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1.1.1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图纸幅面,图框格式,标题栏。
1.1.2比例
1.1.3字体:汉字,数字和字母。
1.1.4图线:线型,图线宽度,图线的构成国。
1.1.5剖面符号
1.1.6尺寸注法:基本规则,尺寸要素,标注示例。
1.2 几何作图
1.2.1正多边形的画法
1.2.2斜度和锥度
1.2.3圆弧连接:圆弧连接圆的几何原理,连接圆弧圆心和切点的作图。
1.2.4椭圆
1.2.5圆的渐伸线
1.3 平面图形尺寸标注
1.3.1平面图形尺寸标注的要求
1.3.2平面图形尺寸分析:尺寸基准,定形尺寸,定位尺寸。
1.3.3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已知弧,中间弧,连接弧。
1.3.4标注平面图形尺寸的方法:图形分解法,特征尺寸法。
1.3.5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标注作图最方便和直接用于作图的尺
寸,不标注切线的长度尺寸,不标注封闭尺寸,总长、总宽
尺寸的处理。
1.3.6平面图形尺寸标注示例
§2.1 投影法
2.1.1中心投影法
2.1.2平行投影法
2.1.3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
2.1.4特殊情况下平行投影的性质
2.2 点的投影
2.2.1投影面体系
2.2.2点的三面投影
2.2.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2.2.4点的投影和坐标
2.2.5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2.2.6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2.2 直线的投影
2.2.1各种位置直线: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
线
2.2.2直线上的点:点和直线的从属关系,点分割线段成定比。
2.2.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两直线,相交两直线,相错两直线
3.2 平面的投影
3.2.1平面的表示法
3.2.2各种位置平面: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
§3.1 立体的投影
3.1.1平面立体的投影
3.1.2棱柱
3.1.3棱锥
3.2 曲面立体的投影
3.2.1圆柱:圆柱的视图,圆柱面上的点。
3.2.3圆锥:圆锥的视图,圆锥面上的点,圆锥面上的曲线。
3.2.4圆球:圆球的视图,圆球面上的点,圆球面上的曲线。
§4.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4.1.1平面与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4.1.2求平面立体斜截面的实形
4.2 回转体的截交线
4.2.1圆柱的截交线
4.2.2圆锥面截交线
4.2.3圆球的截交线
4.2.4综合举例
4.3 回转体的相贯线
4.3.1利用积聚性求相贯线
4.3.2用辅助平面求相贯线
4.3.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4.3.4圆柱、圆锥相贯线变化规律:两圆柱相贯,圆柱与圆锥相贯
§5.1 组合体的投影
5.1.1概述:
⑴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分析方法
⑵组合体的投影分析
⑶形体分析法
5.2 画组合体投影图的方法
5.2.1进行形体分析
5.2.2选择主视图
5.2.3画图方法和步骤
5.3 组合体投影图上的尺寸注法
5.3.1 标尺寸的要求
5.3.2常见几何体的尺寸注法
5.3.3尺寸分类和尺寸基准
5.3.4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
5.3.5标注尺寸举例
5.3.6读组合体投影图
§6.1 轴测投影图
6.1.1概述:
⑴基本知识
⑵轴测投影的种类
⑶基本作图方法
6.2 轴测投影图正等轴测图
6.1.1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伸缩系数
6.1.1正等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椭圆长、
短轴的方向,椭圆长、短轴的大小,椭圆的近似画法,
圆角的
6.3 画法
6.3.1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6.4 斜二等轴测图
6.4.1斜二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伸缩系数
6.4.2斜二等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6.5 斜二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
§7.1 图样的画法
7.1.1视图
7.1.2基本视图
7.1.3向视图
7.1.4局部视图
7.1.5斜视图
7.2 剖视图
7.2.1剖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剖视图的画法:剖视图的画法,剖视图
的标注,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7.2.2剖视图的种类和应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 局部剖视
图
7.2.2剖切面的种类:单一剖切面,几个平等的剖切平面,几个相
交的剖切面
7.3 断面图
7.3.1断面图的概念
7.3.2断面图的种类: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
7.3.3断面图的标注:移出断面图的标注,重合断面图的标注
7.3.4局部放大图
7.3.5简化画法
§8.1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8.1.1螺纹
8.1.2螺纹的形成和要素:螺纹的形成,螺纹的五个要素
8.1.3螺纹种类:按螺纹要素是否标准分类,按螺纹的用途分类。
8.1.4螺纹的规定画法:外螺纹的画法,内螺纹的画法,内外螺纹
的画法
8.1.5螺纹的标注方法:标准螺纹的标注格式,螺纹标注示例,特
8.1.6殊螺纹的标注,非标准螺纹的标注。
8.1.7螺纹的局部结构:螺纹端部的倒角,退刀槽,不通的螺孔,
螺纹孔相贯线的画法。
8.2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画法
8.2.1螺纹紧固件
8.2.2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8.2.3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画法:螺栓连接及其连接画法,双头螺柱
连接及其连接画法,螺钉连接及其连接画法。
§9.1 零件图
9.1.1零件图的内容
9.1.2零件视图的特点
9.1.3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9.1.4零件的技术要求
9.1.5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
9.1.6尺寸极限偏差:相关术语及定义,尺寸极限偏差在零件图中
的标注。
9.1.7形状和位置公差公: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形位公
差的标注方法
9.1.8零件图的阅读
9.1.9读零件图的要求
9.2.0读零件图的步骤和方法:看标题栏了解概况,分析视图想清
零件的形状和结构,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10.1 装配图的用途和内容
10.1.1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10.1.2规定画法
10.1.3常用特殊画法:沿结合面剖切和拆卸,假想画法,移出画
法,简化画法,夸大画法。
10.2 配合
10.2.1配合的种类
10.2.2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10.2.3配合的标注
10.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注写
10.3.1尺寸标注
10.3.2技术要求
10.4 装配图中零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10.4.1零件、部件序号
10.4.2明细栏
10.4.3装配图的阅读
10.4.4装配图阅读的要求
10.4.5装配图阅读的步骤和方法:概括了解部件组成和功能;分
析
第二部分:模具结构理论
§1.1 塑料的含义.组成及作用
1.1.1合成树脂
1.1.2填充剂
1.1.3增塑剂
1.1.4着色剂
1.1.5稳定剂
1.1.6润滑剂
1.2 塑料分类
1.2.1热塑性塑料
1.2.2热固性塑料
1.3.塑料成型工艺特性
1.3.1收缩性
1.3.2流动性
1.3.3结晶性
1.4 塑模工艺
1.4.1尺寸精度
1.4.2脱模斜度
1.4.3壁厚和圆角
1.4.4友录面和加强肋
1.4.5孔
1.4.6紧固支座
1.4.7文字、符号和凸凹纹
1.4.8嵌件
1.5 三模架
1.5.1标准二板模架部分的定制与订购
1.5.2标准三板模模架
1.6 模具标准件
1.6.1螺丝、垃圾钉、定位环、注口衬套、回位销、回位弹簧、
导柱导套、顶出板的导柱导套、顶针、抓料销、司筒针、
水管接头、挡水圈、吊环
1.7 常用设置
1.7.1支撑柱
1.7.2吊环孔
1.7.3K、O孔
1.8 模具结构设计的步骤及部件
1.8.1产品分析
1.8.2产品设计的思路
1.8.3整套产品
1.8.4处理单个零件
1.8.5模仁
1.8.6公模仁
1.8.7母模仁
1.8.8模仁加工分类
1.9 分模面
1.9.1选择分模的原则
1.9.2分模面的分类
1.9.3特殊产品的分模面设计
§2.0 镶件的设计
§3.0 流道系统的设计
3.1.1作用
3.1.2设计原理
3.1.3主流道的设计
3.1.4分流道的设计
3.1.5冷料井的设计
3.1.6浇口的设计
3.2 侧面抽芯机构的设计(滑块)
3.2.1滑块的分类
3.2.2滑块的附加机构
3.2.3滑块的一般设计方法
3.2.4滑块设计的一般步骤
3.2.5滑块后定位装置
3.2.6锁紧块
3.2.7抽芯时的干涉处理
3.3 斜顶的设计
3.3.1斜顶的分类
3.3.2斜顶的设计步骤
3.4 顶出机构的设计
3.4.1顶出机构的分类
3.4.2顶出机构的设计要点
§3.5 模具加工
3.5.1普通的车、铣、刨、磨
3.5.2CNC电脑锣、加工中心及NC手工编程
3.5.3电火花及线切割加工要点(余量、火花位)
3.5.4实例:设计实战
3.5.6实例:设计一食品容器模具图
3.5.7实例:设计一工业用支架模具图
§3.6 模具成本的计算及报价
仅供大家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