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一看的故事
选择大于努力
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的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难道不是吗?
一位很是勤奋的年轻人,苦于自己多年努力,收到的成效却微乎其微,便去请教智者。
谁知,智者只是给了他和自己的弟子一个特殊的任务,去五里山打柴。
年轻人一开始就砍了六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压得喘不过气,又扔掉了两捆。虽然他很努力,但最终,也只是气喘吁吁地扛回了两捆柴。
大弟子和二弟子则不同,他们先是各砍了两捆,将四捆柴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轮流扛着,最后还将年轻人丢掉的柴也扛了回来,齐心协力,轻松扛回八捆柴。
而个子矮,力气小的小弟子则选择了走水路,借助河水与木筏的力量,一个人轻松地拿回了八捆柴。
选择,使故事中的四位打柴人收获不一。年轻人挥起斧头就开始做事,没有任何详细的计划,准备,认真的思考。他的勤奋值得褒奖,但他却不是工作效率最高的人,他的这种勤奋,只局限于蛮力,就像三国时的吕布,只凭自己的勇猛,却缺乏智慧,有勇无谋。年轻人最后气喘吁吁,也只扛回两捆,所谓事倍功半。
弟子们不同,大弟子和二弟子有能力扛回较多的柴,并且,他们发现了工具与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扛回八捆,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回报差不多是相等的。
小弟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水路方法,借助河水与木筏的力量,一个人轻松地拿回了八捆柴。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把他们选择方法的过程看做是在选一双合脚的鞋,那年轻人选择的那双一定小得或大得有些过分,大弟子与二弟子选择的鞋一定是合脚的,而小弟子选择的鞋则是最舒服的。
选择真的很奇妙,不是吗?它可以让人的效率变得很高很高,也可以变得很低很低,关键在与你怎样选择,选择是否适合自己。
这个故事使我们感悟到了人生的道理。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智者于是就让自己的三个弟子和这个青年去山上打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柴火。青年用尽全力,背回来两捆柴火;另外两个弟子齐心协力,共同担柴,挑回四捆;而最小的弟子则走水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回了八捆。这个道理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