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师傅@模模1,感谢师傅在线上对我的指引。
水路的存在意义,于我来说好像不大,因为胖子不是水路设计人员,也不是干技术的;所以在了解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些许小尴尬。作为模具小白(现在应该是进阶了那么一丢丢),无法与业内人员进行更加深入交流,具体原因就不做赘述,都是眼泪。
水路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被认真对待;原因是同一副模具,更合适的水路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良好的产能以及收益。
那么。水路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历程呢?
从直接在模具外壁上打洞,到根据模具模芯的不同从而设计不同的水路,再到3D随形水路的出现等等。
在这个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教科书式的水路设计方案,如下:
回字形水路直接冷却——常见于后模,周边冷却;
回字形中间加一水井——产品较小,一模多穴时;
尽量跟着产品外形走,虽然加工比较困难,需要转角,但很常用;
双层运水——适用于比较高的产品;
水桶串联,又叫水塘——适用于后模比较高的产品;
水管或散热针——细长型芯;
圆周式冷却——圆的镶件;
外螺旋式冷却和内螺旋式冷却——大圆镶件;
运水——大的斜顶、滑块。
一看就知道不全。大家一起把这个完善起来呗。
水路,这个水路对应的模具以及位置(有图更好)。
本人菜鸟,有措辞不妥之处,望指出,第一时间校准。
灵活的胖子 2017年6月7日
来自群组: 风暴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