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40039|回复: 1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冲压基础知识讨论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30:48 | 只看该作者
      haisheng 发表于 2017-10-18 13:31
      哈哈哈哈,我们用的最低的都是50倍以上的,供应商说可以测到0.001MM,可是实际是无法做到,真的,请不要 ...

      以下几个问题你就当成是俺考你吧!你可以有权利不接受不回复。 :lol

      1、冲裁间隙问题:同一个材料(连续模上的冲压材料)使用的单边冲裁间隙要依据哪些条件去设置?依据的理由是啥?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接触的理由?不接触的理由?

      3、弹簧,连续模压卸料板用的弹簧选用的规格是哪几种?例如极重负荷、重负荷、中负荷、轻负荷,长度、外径、卸料板移动行程、大概描述弹簧位置配置。

      4、内外导柱选用尺寸与数量,其理由是啥?若是采用钢珠套之类的情况,导套、珠套、导柱之间的间隙是多少?其理由是啥?

      都是很基本的问题。

      点评

      1üüЩ 2ж棨ò λ λ 3ж缫ɡɡиɡжгλá :г(е50W2MM1.0) :/1á :>(3040)//С>(2030) 4ó С鵼//鵼0.0050.01 ó400MM//ó1500MMλ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19:04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20:52:19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1-17 19:44
      1、冲裁间隙问题:
      圆孔的间隙跟异形孔会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相同 ...

      这帖的几个问题是不是很有趣,若是按照板厚比值取间隙,应该就不存在这帖的问题,而实务上却是会有不同,而且还是很多人都会取不同值,例如圆孔的间隙要小,角隅圆弧部分的间隙要大。

      间隙的决定是根据抗剪强度而来,与抗拉强度有一定的比值,一般书籍里介绍的是 抗剪强度 = 0.8 * 抗拉强度 。实际上这是很安全的值,有些金属会低至0.6 。
      只是大部分的冲压从业人员,不论是新手、老手、刚进门或是快退休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连学校老师、教授是这个情况也不少。
      工程上有个名词叫“应力集中”,也有个对应名词叫“应力分散”。若是剪切不存在这种应力的变化,则刃部平面上残留的应力纹便应该是等宽度。

      控制剪切面比值一致,对残余应力各方面肯定是有改善。在引线框架(Lead frame )模具里就是特别关注角隅的间隙,不然便控制不了高低PIN、PIN偏摆 。
      产品公差大,便懒得去处理间隙问题,直接用等间隙带过,若是公差严格或是要延长凸凹模寿命,便会去处理间隙。以前在一个异形的封闭刀口,总共用上了5种间隙值,凸模的厚度是板厚的0.6倍。

      端子等小精产品接刀方式,可否采用缺口形式呢? --- 很多接刀是冲裁工艺所需,不是产品原始具有的轮廓,因此必需和客户或工程人员协商与确认。所以还是看产品要求。

      第5讲 冲裁加工的间隙  https://cn.misumi-ec.com/lecture/press/2012/07/5.html

      点评

      想请教一下楼主,不锈钢连续模冲压,硬度HV370-420,接刀点位置第二刀冲切容易留下凸起的尖点毛刺,尝试过第二刀接刀点位置局部缩小间隙(按精修的间隙处理)。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冲头接刀点位置磨损的情况还是比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14 08:36
      看了楼主的观点,比较认同,楼主描述的情况在平时模具设计时确实深有体会,碍于文化水平有限没办法用专业术语吧这些信息组织完整,今天终于见到专家了  发表于 2022-5-14 08:28
      这帖的几个问题是不是很有趣,若是按照板厚比值取间隙,应该就不存在这帖的问题,而实务上却是会有不同,而且还是很多人都会取不同值,例如圆孔的间隙要小,角隅圆弧部分的间隙要大。大师,这些个基础问题非常棒。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7 21:33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00:23:00 | 只看该作者
      模具学徒家家 发表于 2017-11-13 23:23
      被楼主问得我一塌糊涂。甚至连等高套的长度我都不会算,楼主能否解说一下等高套长度怎么算?

      算等高套还不如先去画个模板叠合图(简易结构图),从厂里有的模具画起,用心去画个几套后你的概念会增强数倍于现在的档次。


      5
      发表于 2017-10-19 19:04: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wq0724 于 2017-10-19 19:07 编辑

      1、冲裁间隙问题:同一个材料(连续模上的冲压材料)使用的单边冲裁间隙要依据哪些条件去设置?依据的理由是啥?
      ①抗拉强度,强度大端面比值大
      ②产品要求,光亮带比值和制程等
      ③工艺强度,易损件研修频率等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接触的理由?不接触的理由?
      我一直的做法是接触压住料带,
      ①保持模具闭模位置平衡稳定一致
      ②保持料带闭模时的位置稳定性

      3、弹簧,连续模压卸料板用的弹簧选用的规格是哪几种?例如极重负荷、重负荷、中负荷、轻负荷,长度、外径、卸料板移动行程、大概描述弹簧位置配置。

      ①脱料弹簧选用:计算脱料力(压料力),脱料行程,弹簧数量,弹簧规格,核算模板厚度(所有弹簧选用50W次压缩比以上且需加导正保护组件,预压2MM,脱板高于最高冲子1.0)
      ②弹簧布置原则:导柱,大/密集冲子附近至少1个,其余按对称平衡原则合理布置。
      ③弹簧规格选取:大中型模具>首选黑棕(φ30~40或以上),次选氮气弹簧,再次选气缸//中小型模具>首选绿红(φ20~30),特殊情况可选蓝黄。

      4、内外导柱选用尺寸与数量,其理由是啥?若是采用钢珠套之类的情况,导套、珠套、导柱之间的间隙是多少?其理由是啥?

      ①内导柱侧向力大选普通式,侧向力小选中柱式钢珠导柱//外导柱一律用配合锁紧式钢珠导柱。加工配合间隙单+0.005~0.01。
      ②内导柱安装距离不得超过400MM//外导柱安装距离不得超过1500MM。内外导柱附近必须安装限位柱。

      个人拙见,请大师多多指导!


      点评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 ①保持模具闭模位置平衡稳定一致 。 初始送料时肯定不会是全面接触材料,卸料板应该会有倾斜情况吧!压了几个丝便有几个丝相应的倾斜量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19:37
      1、冲裁间隙问题: 圆孔的间隙跟异形孔会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相同的哦! 异形孔,以矩形来说,直线部分与角隅圆弧部分的间隙是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9 19:2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12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9:21:22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0-19 19:04
      1、冲裁间隙问题:同一个材料(连续模上的冲压材料)使用的单边冲裁间隙要依据哪些条件去设置?依据的理由 ...

      1、冲裁间隙问题:
      圆孔的间隙跟异形孔会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相同的哦!
      异形孔,以矩形来说,直线部分与角隅圆弧部分的间隙是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原始抗拉强度还是相同的吧!:lol
      若是取一样的间隙好,那么角隅部分的剪切面比例咋跟直线段的剪切面是不同的?:lol书籍里教导是剪切面比例与间隙直接关联。

      连续模的外形通常都是分刀冲切,在接刀区的间隙该咋取又是个有趣的问题。通常这部分的很容易出毛边。:lol

      一个问题一个来探讨,很有趣的。
      有花时间去整理相关的知识,肯定会比别人更有收获。

      点评

      1、冲裁间隙问题: 圆孔的间隙跟异形孔会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相同的哦! 大师,为什么圆孔跟异形孔剪切面比值会不一样呢? 异形孔,以矩形来说,直线部分与角隅圆弧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7 19:44
      1>同等条件下,弧线与直线的对比:①剪切面,直线较弧线比值稍大。 ②磨损度,直线较弧线比值较小。 我的结论是:一般情况间隙一样,特殊情况下反而是角部间隙稍大于直线段。 2>接刀口产生毛刺问题,我也是采用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09:49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9:37:12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0-19 19:04
      1、冲裁间隙问题:同一个材料(连续模上的冲压材料)使用的单边冲裁间隙要依据哪些条件去设置?依据的理由 ...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
      ①保持模具闭模位置平衡稳定一致 。  
      初始送料时肯定不会是全面接触材料,卸料板应该会有倾斜情况吧!压了几个丝便有几个丝相应的倾斜量吧!
      再者,这样的做法在生产中送料方向算是平均了,而垂直料带方向呢?会不会出现倾斜与晃动?

      ②保持料带闭模时的位置稳定性。
      这是将模板当成止高块在用吧!这么大的接触面积对冲床的负载肯定也会是大的吧!
      另外对于成形工站而言,其工作都是在闭模之前,当闭模时便是收工时,因此闭模时的位置已然在先前成形时便决定。

      还有当模内出粉屑,卸料板接触压住料带即意味着木有多余空间容屑,直接压出粉屑点伤。
      还有些人的观点更有趣,曾经有人说“卸料板接触压住料带,闭模时可以整平料带” :lol

      点评

      大师,这两个问题属于信息不对等所产生。不足之处请大师多多指导。 1>接触压料结构问题,我想表达的不是磨槽。主要采用内外限位柱结构, 外限位柱-0.1,內限位柱-0~-0.005。 所以垂直方向倾斜度对于我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0:05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21:20:23 | 只看该作者
      3、弹簧
      ①脱料弹簧选用:计算脱料力(压料力),脱料行程,弹簧数量,弹簧规格,核算模板厚度(所有弹簧选用50W次压缩比以上且需加导正保护组件,预压2MM,脱板高于最高冲子1.0)
      低速或慢速冲压,50万次寿命可以用很久,高速冲压时,常常是有一天便超过50万冲次,因此在高速模便不建议用50万次寿命,而要用100万次寿命去去选用。
      预压2MM是厂商样本给的建议,而其目的是强调要有预压,而非是2mm。这点要区分清楚。
      “脱板高于最高冲子1.0” 若是纯冲剪,则卸料板移动量在1.5~3.5左右,此时的弹簧力比预压时的弹簧力大了多少?:lol 这里面有猫腻哦。

      ②弹簧布置原则:导柱,大/密集冲子附近至少1个,其余按对称平衡原则合理布置。
      如此配置并未考虑到动态平衡的问题,冲裁区,下死点前工作力小;下死点后需要剥离材料,工作力大;成形区,下死点前需完成成形工作,因此需要大的工作力;下死点后基本不需要工作力。所谓“按对称平衡原则合理布置”反倒是显得不够合理:lol

      ③弹簧规格选取:大中型模具>首选黑棕(φ30~40或以上),次选氮气弹簧,再次选气缸//中小型模具>首选绿红(φ20~30),特殊情况可选蓝黄。
      建议应该是用预压力与终压力去评估,再决定弹簧的规格。



      点评

      1>常规模具50W次完全足够且弹簧可快速更换。2>预压2.0纯属个人习惯,当有需要大压料力时,有适当增加脱板行程。 3>脱板高于冲子纯属个人习惯,当有大冲裁及大成形力量时 ,有去核算初始压料力。 4>冲子包含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5:08
      9
      发表于 2017-10-20 09:49:51 | 只看该作者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19 19:21
      1、冲裁间隙问题:
      圆孔的间隙跟异形孔会一样吗?一样好呢?或是不一样的好?此时材料的抗拉强度是相同 ...

      1>同等条件下,弧线与直线的对比:

      ①剪切面,直线较弧线比值稍大。
      ②磨损度,直线较弧线比值较小。
      我的结论是:一般情况间隙一样,特殊情况下反而是角部间隙稍大于直线段。

      2>接刀口产生毛刺问题,我也是采用常见的缺口工艺,没有想到好的方法。


      一直在等大师关于导柱及导正部件的选用方法和理由。


      点评

      不能完全理解“关于导柱及导正部件的选用方法和理由”,俺选用原则是以刚度的容许度为依据。  发表于 2017-10-20 14:23
      压入式与装卸式的安装尺寸公差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7-10-20 11:23
      10
      发表于 2017-10-20 10:0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wq0724 于 2017-10-20 11:08 编辑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19 19:37
      2、连续模的卸料板底面(不含成形凸模与镶件)该不该与料带上面接触?
      ①保持模具闭模位置平衡稳定一致  ...

      大师,这两个问题属于信息不对等所产生。不足之处请大师多多指导。
      1>接触压料结构问题,我想表达的不是磨槽。主要采用内外限位柱结构,
      外限位柱-0.1,內限位柱-0~-0.005。
      所以垂直方向倾斜度对于我做的产品来说在可控及可接受的范围。
      2>脱板控制料带位置度问题,我想表达的是脱板压住料带,使料带不会在成形及冲裁时位移。PS:料带位移也是生产不稳定性的一个要因。

      3>没有容屑空间是肯定的,但是不压死的结构没做过,怕解决不了料带位移问题。



      点评

      想想单工序模,这些模具强调的是啥? 连续模只是将单工序汇总在一块或多块板子上。再想想 ^_^  发表于 2017-10-20 11:25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11:20:54 | 只看该作者
      4、内外导柱选用尺寸与数量,其理由是啥?
      ①内导柱侧向力大选普通式,侧向力小选中柱式钢珠导柱//外导柱一律用配合锁紧式钢珠导柱。加工配合间隙单+0.005~0.01。
      滑动式导柱套
      以米思米的数据来讨论, https://cn.misumi-ec.com/vona2/detail/110100159340/
      模架用导柱 MSP 28~32 (+0.025/+0.020) ,38~45 (+0.030/+0.025);
      模架用导套 LDB 28~32 (+0.032/+0.027) ,38~45 (+0.037/+0.032);
      最大与最小间隙 28~32 (+0.012/+0.002) ,38~45 (+0.012/+0.002);

      以富得巴的数据来讨论,  http://www.futaba.co.jp/en/precision/press/5477/005476.html
      27~32 (8±2μm),36~38 (10±2μm) ,40~56 (12±2μm)

      钢珠套式导柱套
      以米思米的数据来讨论, https://cn.misumi-ec.com/vona2/detail/110100159160/
      模架用导套 LBB 28~36 (0/-0.007) ,40~55 (0/-0.008);
      过盈量 28~32 (-0.032/-0.020) ,38~45 (-0.037/-0.025);
      以富得巴的数据来讨论,  http://www.futaba.co.jp/en/precision/press/5477/005476.html
      过盈量 27・28 (24±2μm) ,31~36 (28±2μm) ,37・38 (31±2μm) ,40~56 (34±2μm)

      ②内导柱安装距离不得超过400MM//外导柱安装距离不得超过1500MM。内外导柱附近必须安装限位柱。
      这个数据各厂是不同的,你的数据比俺以前用的大了数倍之多。
      限位柱尽量不要安装在内外导柱附近。

      点评

      限位柱选放位置在模板周边,充分平衡原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9 10:50
      1>导柱距离比大师的大很多,我做的东西没有辣么精密呢! 2>导柱附近不要限位柱?这个真的不能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0 15:13
      12
      发表于 2017-10-20 15:0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wq0724 于 2017-10-20 15:10 编辑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19 21:20
      3、弹簧
      ①脱料弹簧选用:计算脱料力(压料力),脱料行程,弹簧数量,弹簧规格,核算模板厚度(所有弹簧选 ...

      1>常规模具50W次完全足够且弹簧可快速更换。
      2>预压2.0纯属个人习惯,当有需要大压料力时,有适当增加脱板行程。
      3>脱板高于冲子1.0纯属个人习惯,当有大冲裁及大成形力量时 ,有去核算初始压料力。
      4>冲子包含冲裁及成形,动态下情况有考虑到。当局部压料力增大使得成形或冲裁压料更合理时,脱料初始期便会出现不平衡不顺畅情况。所以我选择了尽可能对称平衡方式。
      5>弹簧选择方面我完全赞成大师的说法。
      希望大师对我的浅薄见识多多指正,指导。

      点评

      弹簧平衡配置要以下死点为分界,两边都要做协调平衡。  发表于 2017-10-20 16:08
      还有一种”预压弹簧“,用结构先限定长度,开模态不会有弹力施于模板,当工作态则与其它弹簧无异。这种思维还值得深入去了解与扩展。  发表于 2017-10-20 16:06
      初始压料力才是重要的弹簧力,终压力仅供参考用。  发表于 2017-10-20 16:02
      弹簧在高速模中即使选100万次也会在两端磨平的端点对应之接触簧圈处产生疲劳损伤而断裂。低速模便相应不明显。  发表于 2017-10-20 16:01
      预压2.0mm,在厂商样本里看过,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04年后才放弃这种用法。  发表于 2017-10-20 15:55
      13
      发表于 2017-10-20 15:13:33 | 只看该作者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20 11:20
      4、内外导柱选用尺寸与数量,其理由是啥?
      ①内导柱侧向力大选普通式,侧向力小选中柱式钢珠导柱//外导柱 ...

      1>导柱距离比大师的大很多,我做的东西没有辣么精密呢!
      2>导柱附近不要限位柱?这个真的不能理解。

      点评

      去看看赫兹接触应力,这会有助于你在选用滚动式导柱套的场合。还有悬臂梁的部分也要去了解下。  发表于 2017-10-20 16:18
      限位柱若是在生产中有碰触时,会对板子施力导致区域性变形,长久以往则会影响到导柱套的几何精度。若是停模之用则是无妨。  发表于 2017-10-20 16:11
      14
      发表于 2017-10-22 21:38:36 | 只看该作者
      弹簧平衡配置要以下死点为分界,两边都要做协调平衡。 谢谢大师指点迷津。
      还有一种”预压弹簧“,用结构先限定长度,开模态不会有弹力施于模板,当工作态则与其它弹簧无异。这种思维还值得深入去了解与扩展。
      做安全系统有遇到,受教了。
      初始压料力才是重要的弹簧力,终压力仅供参考用。  
      赞同大师压料意见,习惯了脱料计算。
      弹簧在高速模中即使选100万次也会在两端磨平的端点对应之接触簧圈处产生疲劳损伤而断裂。低速模便相应不明显。  
      感同身受,你劝我选100W次压缩比。就像我一直反对模房的30W压缩比一样。折中吧。
      预压2.0mm,在厂商样本里看过,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04年后才放弃这种用法。  

      我拿厂商样本只选型号,力量我有外挂计算。明天看看米思米样本去。
      15
      发表于 2017-10-22 21:45: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wq0724 于 2017-10-22 21:49 编辑

      去看看赫兹接触应力,这会有助于你在选用滚动式导柱套的场合。还有悬臂梁的部分也要去了解下。  发表于 前天 16:18 LIAOYAO
      谢谢大师指点方向,我有心思的时候学习了解去。
      限位柱若是在生产中有碰触时,会对板子施力导致区域性变形,长久以往则会影响到导柱套的几何精度。若是停模之用则是无妨。
      大师的意见是用槽替代限位柱吗?

      点评

      1、不懂你说的”用槽替代限位柱吗?“意思。 2、图中红色圈是收存储放的隔圈,生产时要取出。 3、外围四个园柱是否就是你说的”限位柱“。 柱端面有沟槽,是用于压软金属后测量四个点的差异值,理论上在生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2:45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2:45:48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0-22 21:45
      去看看赫兹接触应力,这会有助于你在选用滚动式导柱套的场合。还有悬臂梁的部分也要去了解下。  发表于 前 ...

      1、不懂你说的”用槽替代限位柱吗?“意思。
      2、图中红色圈是收存储放的隔圈,生产时要取出。


      3、外围四个园柱是否就是你说的”限位柱“。
      柱端面有沟槽,是用于压软金属后测量四个点的差异值,理论上在生产时端面是不接触的,而现实中各厂的理解不同,用法与功用也就不同。
      俺说的会影响导柱就是指生产时端面是接触的。

      点评

      1>就是常见的压料容料槽。 2>你说的隔圈,外卖模会做, 用链子锁在限位柱上的胶块或铁块, 我们一般管它叫储运组件。 3>是这个呢,我们一般管模座上软料 做的叫外限位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2:55
      17
      发表于 2017-10-22 22:55:52 | 只看该作者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22 22:45
      1、不懂你说的”用槽替代限位柱吗?“意思。
      2、图中红色圈是收存储放的隔圈,生产时要取出。

      1>就是常见的压料容料槽。
      2>你说的隔圈,外卖模会做,
      用链子锁在限位柱上的胶块或铁块,
      我们一般管它叫储运组件。
      3>是这个呢,我们一般管模座上软料
      做的叫外限位柱。

      点评

      1、压料容料槽不压到材料时与限高功能无关,若是压到材料则会依压料的量而有所区别,压量大则卸料板的稳定性偏向差的方向。 3、俺说的是外限位柱位置要尽量不要靠近模架导柱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3:14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3:14:24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0-22 22:55
      1>就是常见的压料容料槽。
      2>你说的隔圈,外卖模会做,
      用链子锁在限位柱上的胶块或铁块,

      1、压料容料槽不压到材料时与限高功能无关,若是压到材料则会依压料的量而有所区别,压量大则卸料板的稳定性偏向差的方向。
      3、俺说的是外限位柱位置要尽量不要靠近模架导柱套。


      点评

      这二点我明白了也糊涂了 1>容料槽和限位柱,在我看来 只是加工和接触面积不一样呢 2>大师的意思是脱板跟限位柱接触 点不一样,对导柱导套的影响也不一样吗? PS:大师也在东莞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3:28
      19
      发表于 2017-10-22 23:28:38 | 只看该作者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22 23:14
      1、压料容料槽不压到材料时与限高功能无关,若是压到材料则会依压料的量而有所区别,压量大则卸料板的稳 ...

      这二点我明白了也糊涂了:L
      1>容料槽和限位柱,在我看来
      只是加工和接触面积不一样呢:L
      2>大师的意思是脱板跟限位柱接触
      点不一样,对导柱导套的影响也不一样吗?
      PS:大师也在东莞吗?:lol

      点评

      1>容料槽和限位柱,在我看来只是加工和接触面积不一样呢 卸料板压到材料,在闭死模时就等同限位柱同样的功能。 理论上看闭模时,应该是材料以外的卸料板没与下模板接触,而实际生产时却会发生接触。此刻的接触是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0:2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0:21:07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0-22 23:28
      这二点我明白了也糊涂了
      1>容料槽和限位柱,在我看来
      只是加工和接触面积不一样呢

      1>容料槽和限位柱,在我看来只是加工和接触面积不一样呢
      卸料板压到材料,在闭死模时就等同限位柱同样的功能。
      理论上看闭模时,应该是材料以外的卸料板没与下模板接触,而实际生产时却会发生接触。此刻的接触是动态,即卸料板是出现晃动。

      2>意思脱板跟限位柱接触点不一样,对导柱导套的影响也不一样吗?
      要明确区别卸料板的功能与限位柱的功能。受力变形是基本状态,当这个变形会影响到某些零组件时便不是好事。
      是在东莞的旁边--山寨(sz)市



      点评

      1>理论上导柱跟脱板间隙为单+0.01以内且压料力量平衡,脱板压料至死点时导柱已导入单+0.01以内的下模孔内至少1个模板厚度也减少不了脱板动态倾斜量吗? 2>明白了大师表达的意思,但没能理解内涵。我明天画画结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0:41
      21
      发表于 2017-10-23 00:41:29 | 只看该作者
      LIAOYAO 发表于 2017-10-23 00:21
      1>容料槽和限位柱,在我看来只是加工和接触面积不一样呢
      卸料板压到材料,在闭死模时就等同限位柱同样的 ...

      1>理论上导柱跟脱板间隙为单+0.01以内且压料力量平衡,脱板压料至死点时导柱已导入单+0.01以内的下模孔内至少1个模板厚度也减少不了脱板动态倾斜量吗?
      2>明白了大师表达的意思,但没能理解内涵。我明天画画结构,想想看。
      谢谢大师指点,在论坛的这些时间让我把很多疑惑和不足都提前想通了,没想通的也有了方向。
      PS:珠三角的模具圈子真的挺圆,很荣幸能在中模网认识您!

      点评

      1>理论上导柱跟脱板间隙为单+0.01以内且压料力量平衡,脱板压料至死点时导柱已导入单+0.01以内的下模孔内至少1个模板厚度也减少不了脱板动态倾斜量吗? 在这里先不谈导柱套间隙是否得当的问题,就按间隙为单+0.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0:58
      2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0:58:57 | 只看该作者
      guwq0724 发表于 2017-10-23 00:41
      1>理论上导柱跟脱板间隙为单+0.01以内且压料力量平衡,脱板压料至死点时导柱已导入单+0.01以内的下模孔 ...

      1>理论上导柱跟脱板间隙为单+0.01以内且压料力量平衡,脱板压料至死点时导柱已导入单+0.01以内的下模孔内至少1个模板厚度也减少不了脱板动态倾斜量吗?
      在这里先不谈导柱套间隙是否得当的问题,就按间隙为单+0.01来说,画个简图便可以晓得其间隙会有多少的倾斜,这是静态的。
      脱板压料是在刚与材料接触时便已经发生,此时卸料板纯粹是弹簧力在支撑。冲床滑块再往下死点移动,是带动卸料板以上的部件往下,这段过程里会有很多因素在影响,模具本身与冲床都是因素。
      造成脱板动态倾斜因素也很多,主要因素都是在模具本身。

      点评

      б0.02 ü 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10:43
      23
      发表于 2017-10-23 10:43: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在弹簧失控下,倾斜量将达到0.02,超出我的想象。我产品精度差了大师好几个级别,
      对精密级别的模具配合尺寸,
      没有清晰的概念和认知。
      我先去查查资料,再来跟大师讨教。

      点评

      傻人有傻福,看帖和参与回帖是两码子事,能用心回帖又是另外的感受,而能看帖便知悉自己之不足,则俺说是这些肯定都是晓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11: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4-10-11 1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