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冲压 注塑 求助
    回车查看更多
    论坛可能已存在您要发布的主题帖 关闭
      查看: 3443|回复: 8

      [分享] 拉延件与修边件、翻边件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4 0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拉延件设计时要考虑到同修边件、翻边件的关系是冲模成套性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是在设计拉延件工艺补充部分时,要考虑修边件的修边方向,修边和翻边时的定位等。

      1.
      覆盖件的展开


      覆盖件的翻边展开不但要有利于拉延,而且要有利于修边和翻边,即尽量造成垂直修边的条件,并使翻边容易进行。图16a)、(b)、(c)所示覆盖件展开后能垂直修边,图16d)、(e)所示为水平修边,图16f)所示为倾斜修边。垂直修边时,翻边展开面与垂直面的夹角应大于50º,否则会使修边刃口过钝,修边边缘过尖,从而影响覆盖件质量。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16 覆盖件翻边展开与修边、翻边方向

      2. 定位关系
      拉延件在修边及其以后各工序的定位,必须在确定拉延件时一起考虑。拉延件在修边时的定位有以下三种情况。

      1)用拉延件侧壁形状定位。这多数是空间曲面变化大的覆盖件,其外形可满足定位的要求。

      2)用拉延槛形状定位。这多为曲面变化小的浅拉延件。

      3)用工艺孔定位。该工艺孔在拉延成型时冲出,由于操作麻烦,尽量少用。

      修边以后各工序的定位,一般都采用覆盖件本身的孔、侧壁形状或外形定位。


      3.
      冲压方向

      各工序冲模的冲压方向尽量一致,不仅能减少工序间的工件翻转次数,而且能减少改制主模型的准备工作,从而提高工件质量和缩短制模周期。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08: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先支持下吧   好凄凉啊
      发表于 2008-4-4 18: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是一本书上的,不过上传让大伙学学,值得鼓励!
      发表于 2008-4-9 23: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一次看到这方面的文章,不过有图象就好了。
      发表于 2008-4-10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一个零件最终是否合格,DIELAYOUT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是模具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其实DIELAYOUT在一定程度上都决定了。所以说在整个模具制造过程中所有需要关注的环节里DIELAYOUT应该是“王中之王”,擒贼也需先擒这个“王”。
          但是,虽然说大的原则上制作dielayout是有章可寻的。比如有文章提到的匀流原则、均阻原则、伸延原则、最大压料原则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但是制作DIELAYOUT由于与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个人又有很多个人经验。我根据自己制作DIELAYOUT的经历总结一点粗浅的个人经验。

      一:最大产品原则
          所谓最大产品原则就是拉延工序尽可能的拉出最多的产品型面。很多人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想着如何使模具结构简单。可能某个边如果拉延出来,后续就必须斜楔修边,为了避免使用斜楔而改造产品后垂直修边再后续翻边。这样其实带来了几个问题如需要调试修边线、需要考虑翻边的回弹问题、可能翻边的时候造成整个零件的扭曲。出现任何一个问题付出的代价可能比结构上省下的要多的多。在我们知道的C307的所谓“钢盔”零件前后两次对比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必设筋原则
          所谓必设筋原则就是每个拉延工序必须设置拉延筋(当然根据具体零件会有例外)。拉延筋在调整进料、降低压边力敏感性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种手段,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那么到需要的时候就少了一种手段,会造成很被动的局面。或许可以增加,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在以往的实际情况中就发现有不设拉延筋而最后束手无策的情况。再说,现在的SIMULATION还完全解决不了拉延筋的问题。

      三:利于结构原则
          所谓利于结构原则就是指后续工序的分布要有利于模具结构。这个原则谁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这样当然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确不是这样的。往往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拉延,致使由于后续工序划分不合理造成后续模具结构很不合理。比如说对于修边,可以分几次修的情况下就不要一次封闭修边,这样对于废料滑落和压料器的设计都有利。当然这条原则针对具体的零件存在具体的考虑和平衡的情况。

      四:孔定位原则
          所谓孔定位原则就是后续模具必须考虑孔定位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知道C/H孔的概念,但是实际运用中我看到的模具厂几乎没有运用(哪怕就是外板也不利外),而且也没有改进的苗头,估计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的。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作到的,那就是在拉延后的第一序就把零件的基准孔冲出,而且必须是主次孔一起冲出,之后的其他工序也使用该孔定位。如果由于冲压方向等原因不能进行,那么也必须使用过渡定位孔(即使看来型面可以定位)。关于每序的定位孔在dielayout上必须标明。很多时候冲压零件不稳定的原因就是定位的问题。

      五:关于SIMULATION的个人看法
          对于SIMULATION,有些人是盲从,认为它似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还有一些人认为它不能太相信,以致于根本不重视。在我看来这两种情况都是走了极端。首先,SIMULATION作为一种事前评估技术,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还是有它的可用之处。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仔细(各种参数的选择)的进行SIMULATION,然后对RESULT的仔细分析。根据实际使用来看,在拉延的破裂、起皱、板料尺寸的预测上还是有一定的作用。至少,作为一种工具还是有认真使用的必要。

      六:关于TRIMMING LINE确定
          每个零件都存在TRIMMING LINE的问题。我们都希望产品边界就是我们需要的TRIMMING LINE,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调试修边线。调试修边线总是根据计算(不管何种计算办法)数据进行,然后调整数据。我们都希望计算数据一次OK,但关键是我们如何计算。现在存在一种思想就是:反正修边线都是试模确定,所以计算数据很粗,甚至根本不计算而根据感觉随手而至。但是有没有想过,这种思想对模具生产进度存在很大的影响。也许有些零件的拉延模和修边模可以同时加工的偏偏要有个先后顺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些零件还是必须试模确定的,但我们还是希望一次就试模就能确定。
          就我个人来看,模具刃口如果是铸造刃口,我们完全可以作到修边模平行制造。原因在于铸造刃口更改容易,而且通常铸造刃口的零件是料厚较薄的,在计算上准确率相对较高。对于锻造刃口,还是要试模的,主要是刃口调整焊接不是很好。
          当然,以上的前提是trimming line计算要准确,对于汽车零件,很多情况下利用书上的公式是很难计算的。根据我的实践,认为利用SIMULAITION软件采取中心层的方式计算trimming line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七:关于springback的个人看法
          Springback的确是让人头痛的现象,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simulation技术还不能起到很好的预测。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高强度钢板和明显感觉会有比较大的springback的零件还是有必要仔细simulaiton一下它的springback。目的在于有个大概的判断甚至于采取预备措施。对于springback的解决,目前主要是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冲压参数调试,二是补偿。在我看来,调试如同中医的调养,补偿如同西医的手术,两者各有特点,互为补偿。在实际情况中我们都希望通过调试解决,只有没有办法的时候才采取补偿的办法。所以,解决springback的顺序首先是调试,调试的目的一是希望解决springback,二是稳定拉延状态。稳定拉延状态就是确诊。应该说,对于大多数springback来说,如果dielayout做的比较仔细,通过调试应该可以解决的。如果需要补偿,那么拉延状态一定要稳定。
         
          冲压工艺虽然有一些大的原则可以遵循,但是面对千变万化的零件和很多还未认识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于模具还是零件的成功,dielayout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应该是共同的观点。
      发表于 2008-4-11 11: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表于 2009-2-9 1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五楼,很好的学习资料
      发表于 2009-2-23 2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下。。。。。。。
      发表于 2009-2-26 14: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的思维。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招聘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求职信息 上一条 /5 下一条

      关闭

      技术求助 上一条 /5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模具论坛 ( 浙ICP备15037217号 )

      GMT+8, 2025-5-8 0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客服电话:0577-61318188
      模具论坛交流群:
      模具论坛交流群
      工作时间: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