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双色模具经验总结.
多年兄弟们P+R 双色模具中问题及对策的总结.
軟膠模試模不良點: | 設計改善方向: | 建議: | 一.外觀問題: | | | 1.表面問題;
外觀氣紋,結合線,困氣; | 排氣,改善料流方向考慮; | 加強排氣;
加大澆口,變更個數或位置;
入子拆分,頂針配布;
追加PL排氣,排氣孔;
檔料,溢料等等 | 2.毛邊問題:
插破位置,3D靠破位置,小面積靠破位置-PL毛邊,活動位置配合毛邊; | 改善配合,降低保壓方向考慮; | 減小插破,改為靠破,或改為大斜度插破; 避免3D面靠破,平滑PL面,注意插破,靠破強度; 軟膠硬度不同,流動性不同,滑塊,斜頂設計要注意. | 3.縮水,凹陷,打不齊; | 産品盜肉,肉厚,澆口,排氣方向考慮; | 建議産品盜肉,肉薄位置加膠;
合理選擇澆口個數,位置,大小;
排氣改善. | 5.軟硬膠粘合強度問題.(高低溫剥落測試NG) | 粘合面狀態,結構,成型條件,材料方向考慮 | 改善硬膠面狀態,抛光或打粗; 硬膠加肋或槽結構,加強結合力,或産品結構變更,減小軟膠剝離觸發點;
成型條件改善,或換料調機改善. | 二.模具問題: | | | 料頭問題: | | | 6.料頭拉絲,拉灌嘴,明顯變形拉長,料頭過長冷卻時間長,易拉斷. | 料頭長度,粗細,斜度,表面狀態,冷卻,材質方向考慮; | 縮短長度,粗細適當,斜度足夠, 表面粗糙得當;
注意周圍冷卻效果;
拉長變形的程度與塑膠材質有關. | 7.抓料頂針拉力不足,拉不出料頭,易脫勾,或抓料頂針抓力過強,料頭取出困難; | 拉灌嘴,抓料頂針拉緊及脫勾方向考慮; | 避免料頭粘灌嘴;
選擇合理的抓料頂針結構,注意緊拉,易脫; | 8.三板模料頭拉母模流道側,明顯變形拉長,冷卻時間長,易變形拉斷. | 類似6點 | | 9.三板模抓料銷沒力,拉不出料頭; 或拉力過強取出困難. | 拉母模流道,抓料銷拉緊及脫勾方向考慮; | 避免料頭拉母模流道;
選擇合理的抓料銷結構,注意緊拉,易脫; | 澆口問題 | | | 10.除側澆口以外其他澆口形式的頂出問題,切斷,拉斷問題. | 澆口頂出變形,拉長,拉斷,切斷,殘屑等方向考慮; | 軟膠的潛澆口,牛角式澆口,點澆口設計時不能單純的仿照硬膠的形式設計,要考慮到軟膠易變形,伸縮性好,韌性好,易跑毛邊等特性. | 粘模問題 | | | 11.大面積軟膠外觀易粘母模. | 模內負壓,排氣,斜度,模面粗糙度,公模抓力等方向考慮; | 減小母模側負壓,加強排氣;
斜度要足夠,模面粗糙度適當;
公模側抓力加強;
| 12.形狀較深的軟膠位置粘模,粘滑塊拉變形. | 斜度,模面粗糙度,抓力,産品變形等方向考慮; | 母模側有粘模善參照上條;
公模側的粘模類似;
軟膠較軟,頂出設計要合理充分. | 13.對稱流道時有粘母模. | 軟膠流道做U型,分公模側; 頂針分佈應較硬膠密. | | 頂出問題: | 軟膠特性,脫模方式,頂出方式方向考慮; | | 14.産品頂出問題(頂滑,頂不出,頂穿,頂變形,頂凹陷,頂針頂斷). | | 設計觀念上不可單純仿照硬膠;
頂針排布,脫模方式上要注意軟膠的特性; | 15.流道頂出明顯不平衡,頂滑,頂歪,頂變形. | 流道形式選擇,頂針分佈,形式方向考慮; | 建議軟膠流嶽用U型流道,儘量分在公模側;
頂針應較硬膠較密;
頂針前端可設計防滑形狀; | 排氣問題 | | | 16.軟膠的排氣問題. | 軟膠上述問題點涉及排氣因素的相當的,設計中要注意排氣. | | 其它問題 | | | 17.共模充填不良問題.(差異較大的軟膠産品共模優為明顯). | 軟膠産品共模要注意考慮成型條件方面的影響. | 差異較大的産品共模外觀毛邊,結合線,氣紋,縮水等充填問題多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