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0 21: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老查做模一千零一招》
第3篇:中华神功,**钻头发虎威
那还是我在林仕豪当总工程师的时候,公司接了一款“美的”空调面板的模具,定模板厚度160毫米。中间要开一个1100X700的方型通孔,用来放定模镶件的。通常的做法是打排孔,让中间的一块掉下来。再上加工中心精铣内框。我看到钳工二班的武师傅在摇臂钻床上正干得满头大汗。身高一米八五的西北大汉,平时和我很熟。我戏称他“武大郎”。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大郎,快点钻,加工中心那边在等了”。一旁的香港主管吴生听后回答道:“查大侠,你别催,你画图纸我是服你的,这个钻孔么…嘿嘿。不信你来试试”。边上加拿大的主管也来凑热闹:“麦斯特查,你行吗?”,我心想,吗你个头,我不趁机露一手,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我拿了一支12X300的加长钻,手一掂,挺沉,再一看,鹰牌的,好货。我到磨刀间磨好了钻头,并在工具磨床上开了断屑槽。走到钻床边,武大郎接过我磨的钻头看了看,又递给那个洋鬼子看。小鬼子看了我磨的钻头,笑得捂着肚子直哆嗦,并且把钻头举过头顶大声叫道:“快来看啊,查总工磨了一个钻木头的钻头”,我心里暗暗好笑,我问大郎,你每钻一个孔要多长时间?“20分钟吧”大郎回答,“反正这家伙2天也钻不完。”“我帮你5分钟钻穿一个孔”我轻轻地说。这下子炸了窝了,好多工友都围了过来,“麦斯特查”小鬼子笑着说,“不要吹牛,别说5分钟,你假如10分钟钻穿,我请你吃宵夜”。香港的吴主管也来凑热闹:“查生,你假如8分钟钻穿,我输你一千港币,那你做不到呢”?“我跟**学的,我不会输的,不过,假如我5分钟钻不穿,我请大家喝酒”。老板林先生是加拿大籍华人,他对我很了解。他很希望我到公司后,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这时也走过来说:“查生输了,我请客”。
结果我亲自操作摇臂钻床,我也憋了一口气,一直到钻穿,楞是没有退一下钻头,(冷冻油是进口的,而且是冻的)吓得旁边的人大呼小叫。真正钻穿的时间是3分17秒。(我最高的记录是:45钢,160厚,12毫米钻头,3分零5秒,地点:上海南汇力格模具厂,时间:2006年,证明人:谈峤)。
这下子我们的“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搞不明白了,取下钻头,象见了外星人一样翻来翻去看个不停,武大郎说:“我听说过**钻头,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应林老板和工友们的要求,下面对**钻头做简单的介绍:
**钻头,是用普通麻花钻头磨成的,是**先生和他的师傅李福祥先生共同发明的,因为**磨钻头发明创造出了名,当了国家的副总理,他谦虚地说,这是群众发明的,今后就叫“群钻”吧。现在的教科书上都称“群钻”。是中国人在机械加工领域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在同样的钻削条件下,可提高钻削速度和钻头寿命3~5倍。由于原理太复杂,大家可去看《机械设计手册》。我仅简单讲一下,为什么会钻得快。
“群钻”的横刃短,钻45钢时是0.75,轴向阻力小。
“月牙槽“减小了主切削刃的负前角,大大减少了切削阻力。
修刃角大大减少了刃尖角的磨损,修前面大大减少了主切削刃的磨损,钻头的单次刃磨寿命延长5倍以上。
断屑槽使得铁屑有规律地折断,不会缠在钻头上。
后角从3度到无穷大的渐变,形成一个非常光滑的后面。使得断屑能够顺利地滑出来。一般在钻200毫米以下的深度不用退钻头。但是麻花部分要尽量地长,螺旋角要大。
我受**老师的教导(仅听过他的讲座),1975年,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和试磨,有一点点深刻的感受。**钻头,好东西。在我漫长的模具生涯中,受益匪浅。 |
|